7月16日,中國人民大學2025年首封博士研究生錄取通知書,跨越千里送至山東省青島體育訓練中心。正在指導年輕運動員的張娟娟,收到了這份由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送上的祝福。
張娟娟是中國射箭史上首位奧運金牌得主、2008年北京奧運會女子射箭個人項目冠軍,多次在世界大賽中獲得冠軍。退役后,她投身于射箭項目的推廣普及工作,將自己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運動員,助力他們在賽場上取得佳績。鑒于她在體育教育管理領域作出的貢獻,她曾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榮譽獎章、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如今,這位從青島走出的體育健將,即將成為中國人民大學2025級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博士研究生。
“歡迎你從奧運賽場走來,帶著為國爭光的榮耀,在人大續寫新的輝煌!”張東剛代表學校為張娟娟送上錄取通知書。
張東剛介紹,今年錄取通知書蘊含著“四個一”:“一幅畫卷”徐徐描繪著人大學子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是學校紅色校史和精神品格的生動呈現;“一盞書燈”記錄著領袖的諄諄囑托和學校的發展剪影,照亮著人大學子未來的求知之路;“一本書”是陜北公學教師艾思奇先生的《大眾哲學》,跨越時空傳遞著真理的力量,讓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成為每名新生的行動指南;“一套書簽”分別代表著學校五大學科發展布局,引領著廣大新生緊跟時代發展,奮進學術前沿。
張東剛表示,作為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是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的典范和縮影,具有鮮明的紅色基因。今年,學校繼續實施“英才培育計劃”,招收了一批像張娟娟一樣為強國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立下卓越功勛的模范人物,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更加堅實的人才支撐。
“希望你以邁入人大為嶄新起點,把‘為國爭光、敢于突破’的體育精神與‘黨辦的大學讓黨放心、人民的大學不負人民’的精神品格結合起來,在人大課堂、祖國大地與國際舞臺,再射學術之矢、成長之夢、報國之心。”張東剛勉勵張娟娟依托卓越的運動成就和教育實踐經驗,深化中華體育精神的理論闡釋與實踐探索,為走出中國特色體教融合之路貢獻智慧與力量。
從青島體校的射箭新星,到站上奧運最高領獎臺,張娟娟的成長歷程,宛如一部引人入勝的傳奇史詩。她憑借堅韌不拔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努力,鑄就了屬于自己的璀璨輝煌。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張娟娟在射箭女子個人賽中一“箭”封喉,實現了中國軍團在奧運射箭歷史上金牌零的突破,同時也終結了韓國射箭隊在奧運會上連續24年奪冠的紀錄。回顧那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張娟娟始終認為是強大的祖國給了自己最有力的支撐,她說:“對于一名運動員來說,主場作戰的榮譽感和自信心是無與倫比的,我當時感覺自己就是拎著弓上場決斗的戰士,是在為祖國而戰。”
真正的榮耀,從來不是偶然的幸運,而是用熱愛澆灌出的必然。張娟娟的堅持,像一支永不偏離靶心的箭,穿透歲月的考驗,抵達夢想的彼岸。而她所傳遞的,不僅是一枚金牌的輝煌,更是一種永不言棄的力量——在屬于自己的賽場上,勇敢拉弓,無畏前行。
當奧運賽場的掌聲漸漸遠去,張娟娟將那份為國爭光的赤誠,化作了更綿長的溫暖,用另一種方式繼續她的“十環人生”。她這些年來想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如何在青少年中普及射箭、發掘培養更多的世界冠軍。她曾多次到中小學校園為孩子們分享奧運賽場上的感受,推動射箭運動在青少年中發展。2020年,張娟娟所著的以青少年為主要受眾的《跟奧運冠軍學射箭(漫畫版)》一書出版發行。她為漫畫插圖拍了數百張動作要領照片,還多次化身書中人,從技術動作到身體訓練,“親自上陣”示范。
“體育給我的不只是榮譽,更是傳遞愛的能力。”張娟娟常這樣說。從瞄準靶心的專注,到服務社會的熱忱;從突破紀錄的拼搏,到播種希望的堅持,她讓“冠軍”二字超越了賽場,成為照亮更多人前路的溫暖燈火。
中國人民大學是張娟娟向往已久的學術殿堂,收到錄取通知書她心潮澎湃、備受鼓舞。她說:“奧運賽場的淬煉讓我深刻領悟到射箭運動蘊含的教育價值,在轉型為射箭推廣者的十余年間,我始終秉持運動員‘百步穿楊’的執著,為青少年開展射箭普及工作。基于對青少年成長規律的觀察,我積累了豐富的教育實踐案例,促使我開始思考如何從理論研究層面推動體教融合發展。”
通過學術研究、實踐創新和社會服務的有機結合,促進體教深度融合是張娟娟的目標,因此,她選擇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作為自己博士階段的專業,“人民大學大師云集,學術氛圍濃厚,我希望自己能將多年運動生涯的實踐經驗轉化為理論成果,為中國教育、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我期待在人大這個新賽場,再次突破自我!”
張娟娟能夠重返校園,得益于學校今年繼續面向各行業優秀人才招收博士研究生的“英才培育計劃”。該計劃依托吳玉章學院設立,聚焦黨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與改革發展方向,落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辦學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偉大實踐中涌現的先鋒模范、行業英才為核心培養對象,以治國理政能力培養和領導力提升為核心,將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涌現出先鋒模范的偉大實踐進行學理化闡釋,進一步服務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偉大實踐。
“英才培育計劃”通過設立“勞模班”“英模班”,培養一批未來能夠服務黨和國家決策、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引領行業產業變革、承擔重大戰略任務,最終成長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頂尖戰略人才;通過設立“海外治國理政英杰班”,加強治國理政交流互鑒,培育一批知華友華愛華的全球治國理政一線杰出人才,不斷提升我國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為中國式現代化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