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中國人民大學召開首次新時代國際性戰略工作會議,以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賦能學校高質量發展。
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考察調研時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和三年行動計劃,謀劃部署學校面向2037建校百年國際性建設的總體戰略、總體要求、實施舉措和保障措施,重塑國際交流合作新格局,扎實推動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人大力量。
17日上午,中國人民大學新時代國際性戰略工作會議全體會議召開。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主持并講話,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尚立作工作部署。
張東剛表示,教育對外開放是一項系統性、全局性、戰略性工作,是推動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引擎。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教育對外開放,提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教育對外開放的發展目標,明確了教育強國謀篇布局的戰略支點,為新時代高校深入推動教育對外開放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回答好新時代學校國際性戰略從何處深化、向何處突破、于何處建功的時代命題,要面向建設教育強國、文化強國、科技強國,從人類歷史趨勢、全球發展態勢、國家使命責任的更高站位審視學校國際性建設的使命、責任、優勢、機遇、挑戰。回望歷史,中國人民大學的國際性建設始終奮進在時代前列,必須把寶貴經驗總結好傳承好,在守正創新中推動新時代國際性建設再上新臺階;立足當下,學校的國際性建設已進入突破重塑的改革攻堅期,必須勇于推動系統性、整體性、機制性革新,在立新破舊中推動國際性建設取得新突破;放眼全球,學校國際性建設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必須向戰略前沿領域、全球合作網絡、教育治理創新平臺拓展,在民族復興與人類進步的歷史大勢中書寫中國人民大學的百年新篇章。
林尚立表示,當前,教育國際交流合作進入提質增效戰略機遇期。這一背景下,學校召開新時代國際性戰略工作會議,發布《面向2037建校百年國際性戰略行動計劃》,既是落實教育強國戰略任務的扎實舉措,也是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強資源深化國際交流合作、打造教育對外開放新高地的行動宣言。新征程上,我們要胸懷“國之大者”,全面提升學校國際影響力,打造教育對外開放新高地,深刻把握教育對外開放的時代使命;要立足融通中外,扎實推動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高質量服務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不斷夯實學校國際性建設的發展根基;要錨定百年愿景,服務黨和國家戰略需求和外交大局,主動承擔時代變局中的教育使命,著力擘畫推動國際性建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以更高站位、更強擔當、更實作風回應時代之問、世界之問、人類之問,作出中國之答、教育之答、人大之答。
會議明確學校國際性戰略工作“三步走”戰略,到2027年,基本建成具有國際吸引力的人才自主培養體系;到2032年,構建起完善的雙多邊國際合作平臺;到2037年,成為世界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會議明確“全球人才培養、學術創新、文明互鑒、合作網絡、中國傳播”五大立體化國際性戰略體系,提出實施新時代國際性戰略的“八大關鍵指標”和“十五大行動基點”,部署二十個專項行動。
會議強調,要從以下幾方面著力做好新時代國際性戰略工作。
一要筑牢政治根基,堅定正確政治方向。必須堅持深學深用習近平外交思想,深入貫徹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方針原則,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考察調研時重要講話精神,在服務黨和國家重大戰略中將學校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重要教育中心,使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真正屹立于世界學術之林,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二要堅持系統觀念,科學把握辨證關系。必須處理好“守正傳承”和“改革突破”、“戰略導向”和“發展需要”、“中國特色”和“世界一流”的關系,持續提升學校國際形象與全球聲望,不斷開創國際交流合作新局面。三要聚焦關鍵任務,抓好重點舉措落實。必須以全球人才培養為牽引,以學術創新為內核,以文明互鑒為支撐,以政黨外交為特色,以傳播中國聲音、中國理論、中國思想為使命,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全力以赴推進各項工作。四要嚴格履職盡責,推動改革落地見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系統集成推進,堅持規劃落地落細,加快形成學校更全方位、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具韌性的國際交流合作新格局。
會上,法學院院長楊東,國際關系學院黨委書記張曉京,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心主任、吳玉章學院院長林晨,科學研究處處長、期刊管理中心主任錢明輝,重陽金融研究院院長、全球領導力學院院長王文分別作交流發言。
會議下發《面向2037建校百年國際性戰略行動計劃》征求意見稿。
分組研討環節,各學部代表、相關二級組織機構負責同志圍繞進一步完善學校國際性戰略的專項行動和重點工作、加快推動國際性建設高質量發展等進行深入研討,并交流意見建議。
下午,匯報總結會召開。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鄭新業作會議總結,各組召集人分別匯報組內研討情況。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委朱信凱、王易、馮仕政、鄭新業、支曉強、青格勒圖、王小虎、宋東霞、高燕燕,學校黨委委員、紀委委員,學校各民主黨派基層組織負責人、無黨派人士代表,學校教代會常設主席團成員,學校學術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及各學部學術委員會主任,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副主席及各分委員會主席,全體中層領導干部,全體正科級干部,各二級組織機構外事秘書約800人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