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重大任務,并對“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提出具體要求。其中,增強文化自信,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新征程上更好擔負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至關重要。
“理論自覺、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進步的力量;價值先進、思想解放,是一個社會活力的來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之后,創造性地提出了文化自信,這是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重大原創性貢獻。新時代以來,黨中央也把文化建設提升到一個新的戰略高度,勇于開拓、穩步推進,從而使得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大為增強、文化自信顯著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論斷不僅強調了文化自信的價值和重要性,也明確了文化自信的底氣和實踐基礎。堅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堅定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這三大源泉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既構成文化自信的重要內涵,也為更好擔負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指明了具體方向。
自誕生之初,新中國的先進文化就呈現出一種嶄新的特質。在1940年發表的《新民主主義論》一文中,毛澤東就系統地完整地提出了新中國的文化綱領,即建立中華民族的新文化,也就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新民主主義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隨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新民主主義文化逐步轉變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更增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豐富內涵。進入新時代以后,先進文化更承載了建設文化強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使命。
之所以稱其為先進文化,正因為它適應了生產力不斷發展的新要求、符合歷史潮流和趨勢、符合人類社會發展方向、代表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對于一個國家而言,大力發展物質文化是一種現代化治理能力的體現,而著力發展先進文化更是一種高度的文化使命的體現,它歸根到底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全社會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從而實現人的現代化。只有不斷向前發展的先進文化,才能給文化自信提供堅實的基礎。
革命文化是近代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反抗外族侵略、爭取民族解放國家獨立和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斗爭實踐中逐漸形成的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也是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積淀和孕育形成的所有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革命文化因其發揮作用渠道和功能之不同可呈現為不同形態。作為價值形態的革命文化,呈現為逐漸豐富和擴展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體現了堅忍不拔、勇往直前、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不畏犧牲、樂于奉獻等鮮明的政治品格;作為具象實體形態的革命文化,呈現為革命、建設、改革不同歷史階段黨領導人民群眾斗爭和奮斗過的舊址和基于此而建成的各類場館,這些舊址和場館采用聲光電結合的手段,以立體化多角度的形式再現了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會議、重要文獻等,賦予了革命文化新的生命;作為文藝產品的革命文化,呈現為以歌舞、影視、戲劇、美術等藝術形式為載體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紅色主旋律作品,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發揮著弘揚革命文化、賡續革命傳統的作用。
這些不同形態的革命文化在不同歷史時期都產生過強大的鼓舞和動員作用,為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和曲折艱辛的探索點亮指路的明燈。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新征程上,革命文化定能夠繼續發揮激揚信仰力量、凝聚價值共識的強大作用。只有不斷激發凝聚力、調動廣大人民積極性和創造性的革命文化,才能給文化自信提供持續不斷的力量之源。
當今世界風云激蕩,文化日益成為國家之間交流、溝通、借鑒、競爭的重要場域,成為世界各國追尋的善治和現代化進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源泉,也是當代中國在世界文化激烈競爭中站穩腳跟的堅實基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精髓、人文精神、道德規范,不僅是民族思想和精神的內核,而且對解決全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亦有重要價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中的精華部分,蘊含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智慧和思想,對當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仍然具有重要的啟迪和指導作用。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數千年來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植根的文化沃土。要直面時代的需求和挑戰,以守正創新的態度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要把握世界文化發展的趨勢,以海納百川、兼容并蓄的態度吸收和借鑒不同文化的有益成果,使其與本土文化有機融合,從而創造獨具特色的文化和文明新形態。只有體現民族特性、展現民族氣象的優秀傳統文化,才能給文化自信、民族復興提供鮮明的底色。
總之,堅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堅持走自己的路。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要求我們要明確這條路從哪里來,到哪里去;要明確適合自己的現代化路徑只能靠自己的艱辛探索而來。既不刻舟求劍、封閉僵化,又不照搬照抄、陳陳相因,立足中華民族歷史積淀、革命歷程與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和自立自強。
(作者夏璐,系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中共黨史黨建學院副教授;作者高蕾,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原文刊載于《中國青年報》2024年9月4日第08版。)
原文鏈接:[中國青年報]夏璐、高蕾: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 擔負新時代文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