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建立可持續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規” 。在此背景下,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葉裕民與東南大學教授陽建強共同倡議,成立“城中村改造研究興趣小組”(以下簡稱興趣小組),匯聚了國內多所高校及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組織開展“中國式現代化與城中村改造”實踐考察與學術交流系列活動。
興趣小組由葉裕民和陽建強帶隊,于7月22-31日分別在武漢、深圳、廣州、東莞等地深入調研城中村更新改造活動。武漢大學教授李志剛和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研究員仝德精心安排武漢和深圳的有關調研活動。參加調研的專家還有武漢大學副教授龔岳、副教授胡曉青、副研究員劉曉陽、副研究員伍楊屹、博士后劉慶,四川大學教授趙煒,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汪明峰,清華大學副教授陳宇琳,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肖超偉、助理教授趙益民、助理教授廖露,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工劉繼華、教授級高工張莉、教授級高工趙迎雪、高級規劃師王婷琳、規劃師黃汪浩,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張理政,東莞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所長劉懷寬、規劃設計師謝泳濤,深圳大學助理教授甘欣悅,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博士后邱君麗、工程師鄭紅霞,東南大學博士生孫麗萍等。期間,葉裕民還應邀在廣州、深圳和東莞進行了多場講學和會議交流活動。
7月22日,調研團隊赴武漢市規劃研究院就“城市更新時代的超大城市城中村改造”主題進行座談交流。武漢市自然資源和城鄉建設局有關負責人參與座談交流。專家們以東湖鼓架片與落雁片城市更新的實踐為例,就城中村改造的底層邏輯、規劃模式與理念、低效空間的激活、改造機制與資金保障等展開深入研討。
下午,調研團隊赴江夏區群益村就“群益共同締造項目”開展現場參觀調研和主題座談。調研團隊觀摩參觀了群益村共同締造實踐成果,隨后就基于共同締造理念的體制機制構建、村容村貌更新改造、文旅產業活化、村灣人居環境優化等方面展開研討。
7月23日,調研團隊赴武漢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就“武漢城市更新與城中村改造”主題進行座談交流。市自然資源保護利用中心和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先后介紹了武漢城市更新的歷程、城中村改造情況、以及城中村改造實踐案例,隨后專家們就以上內容展開討論。
7月24日,調研團隊就深圳城中村統租改造項目實踐和政策訪問深圳安居集團。在深圳安居樂寓集團董事長周柏新等陪同下,調研團隊考察了位于寶安區航程街道的寶羅小區、福海街道的新和社區、以及龍華區民治街道的白石龍村等三個城中村統租改造項目,并與集團相關領導和專業技術人員就深圳城中村統租改造模式面臨的挑戰及未來規劃應對進行了深入探討。
7月25日,調研團隊就深圳市住房保障與城中村改造問題訪問了深圳市住建局和規資局。在住建局房改處處長王德響的主持下,調研團隊與相關處室就深圳市住房保障政策發展、城中村統租改造政策及實踐開展深入交流。在規自局土地整備處副處長羅成宏的主持下,調研團隊與相關處室就低效用地再開發及國家城中村改造新政等議題開展深入探討。在深圳市規劃國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戴晴的主持下,調研團隊與中心相關領導及專業技術人員就深圳城中村更新政策實踐與典型做法,以及新政模式下城中村改造新舊政策銜接、面臨問題與挑戰等話題開展研討交流。
7月26日,調研團隊就深圳市城中村改造典型項目和企業實踐開展現場踏勘和座談交流。在華潤置地副總裁徐榮等陪同下,調研團隊實地考察了湖貝村和大沖村改造項目,并就市場主體開展城中村改造的經驗和訴求等議題,與集團有關人員進行座談交流。在綠景集團副總裁胡衛明的帶領下,團隊考察了白石洲城市更新項目,并就其獨特性、改造難點和企業應對策略等話題開展深入交流。
在完成對武漢、深圳調研后,葉裕民應邀于7月28日參加中國城科會第八次城市更新大會,并作了題為《中國式現代化與城中村改造》的大會主旨演講;7月29日參加了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組織的《廣州市住房發展與規劃研討會》;7月30日為東莞濱海灣新區黨工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作了題為《超大城市新二元結構治理與城中村改造》的學術報告。
7月31日為深圳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會暨規資大講堂(2024年第7期)作了題為《中國式現代化與城中村改造》的學術報告;8月1日為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作了題為《中國式現代化與人力資本積累》的學術報告。學術報告結合城中村改造問題,深入宣傳貫徹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經過系列調研和學術交流活動,興趣小組對我國超大城市城中村改造與住房保障的發展歷程、現狀成效及未來挑戰有了深入理解,為下一階段學習貫徹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探索研究具有中國特色的城中村改造自主理論體系、實踐模式,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和以人民為中心的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