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下午,“中國理論”名師大講堂第三期開講,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人民大學原校長劉偉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性質和特點”為題開展講座。劉偉以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為指導,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切入,探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作為社會科學所具有的自然性與人文性、繼承性與批判性、思想性與邏輯性等特殊性質,并在此基礎上深入分析人文社會科學的歷史發展和基本特點。為了促進年輕后輩與名家大師深度學習交流,講座由經濟學院2019級博士生王聲嘯主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自然性與人文性
首先,劉偉探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作為社會科學所具有的自然性與人文性。政治經濟學具有突出的理性科學和意志科學的雙重性質,其自然性與人文性深刻交織。政治經濟學以人類社會生產方式及其運動作為考察對象,進而揭示人類社會生產方式演進的歷史規律和趨勢。構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必須處理好政治經濟學作為社會科學的自然性和人文性雙重特性之間的矛盾。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處理這一問題的典范,既強調政治經濟學認識世界的客觀性,又承認其改造世界的創造性;既強調政治經濟學發現經濟規律的必然性,又承認其中人的主觀能動性;既強調政治經濟學的科學性,又承認其作為社會科學的人文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繼承性與批判性
隨后,劉偉講解了政治經濟學作為社會科學的繼承性與批判性。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進而全部社會科學的發展,需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種優秀資源,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一是馬克思主義的資源,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資源,三是國外哲學社會科學的資源。我們需要以馬克思主義,特別是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指導,但必須不斷推進其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具體實踐相結合的中國化進程;我們需要借鑒國外經濟學資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提供有益滋養,但必須是自覺地批判性借鑒;我們需要汲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養分,但必須是歷史地批判性繼承。當然,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對于認識世界的理論展開批判,目的是運用于實踐并在改造世界的實踐中加以檢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思想性與邏輯性
最后,劉偉詳盡闡釋了政治經濟學作為社會科學的思想性與邏輯性。政治經濟學的思想性主要包括其價值立場和學說理論、政策傾向等,邏輯性主要包括其作為科學的邏輯結構,包括 “數學的邏輯運演”。政治經濟學的思想性與邏輯性的統一,是指其學術思想體系與邏輯表達結構,包括話語體系之間的相互關系問題。構建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政治經濟學必須清醒認識到這種學術思想體系與邏輯結構推演和話語體系之間的深刻聯系,不應也不可能用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邏輯推演方式和話語體系來系統地證明和表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
在講座提問環節,劉偉與在場同學進行交流,并就同學們提出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詳盡、清晰的解答。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重要講話精神,勇于擔當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引導學生以中國為觀照、以時代為觀照,立足中國實際,解決中國問題,充分彰顯學校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獨樹一幟”,黨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自2022年4月起聯合開展“中國理論”名師大講堂系列活動,鼓勵廣大研究生“用中國理論闡述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