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2022年“最美大學生”評選結果出爐!
他們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全國僅10位大學生獲此殊榮,其中包括來自中國人民大學2017級新聞學院的博士研究生周曉輝。
( 中宣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文化和旅游部部長胡和平(左一),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翁鐵慧(右一)為最美大學生頒獎)
(“最美大學生”中國人民大學 周曉輝)
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周曉輝作為學生代表在座談會上,向習近平總書記作了匯報,并且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青年的囑托。“我有幸作為學生代表在座談會上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學習生活,親耳聆聽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青年的殷切囑托,備受教育,深感使命在肩。”
關注|媒體聚焦
“我將以專業特長繼續為強軍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青春的遠征上,周曉輝壯心不已。
([人民日報] 青春之花絢麗綻放——走近二〇二二年“最美大學生”(左),
[光明日報] 跑出當代青年的最好成績——記2022年“最美大學生”(右))
人物介紹
周曉輝,男,中共黨員,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研究生、“全國模范退役軍人”、第二批全國高校“百名研究生黨員標兵”、2022北京冬殘奧會火炬手、“一號哨位”新媒體創辦人。
周曉輝的所思所感刊載在《求是》上。正如他在《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文中寫道:“我想告訴更多的青年朋友,青春不只有詩和遠方,更有責任與擔當。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生逢盛世、肩負重任,唯有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努力在真刀真槍的實干中成就一番事業,才能不辜負這個偉大的時代。”
這個時代不缺機會,每個人都會面臨諸多選擇。是遵從內心,還是突破自我;是足履實地,還是直面挑戰;是無畏追逐個人理想,還是跟隨莊嚴使命的指引……當下許多青年常常因為害怕做出“錯誤”的選擇而焦慮不已,看他如何在一次次的“選擇”中成就自我、綻放最美青春。
攜筆從戎,還青春一次遠征
周曉輝的爺爺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受家庭的影響他一直向往軍營。2009年秋天,周曉輝從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和許多人大學子一樣,周曉輝在校園里讀書學習,參加社團活動,日子安靜無波,一直到了大三,周曉輝的大部分專業課已經修完,他覺得生活似乎進入了“死胡同”,讓他感到迷茫和無所適從,他總覺得眼前安逸的生活缺點什么。
(周曉輝當兵前/當兵后)
在駐足與進取之間,他選擇追逐理想。他想打破眼前的平庸與迷茫,換一種生活方式。于是當征兵的消息傳來時,周曉輝在兒時夢想的驅使下,決心選擇報名參軍。“所謂生活在別處,也許能找到一種答案”,大三那年,正是這樣的想法讓這個曾經迷茫的學生選擇穿上軍裝,推開通往不一樣人生的大門。
北疆“淬火” 在寒冷中完成突破
在艱辛與磨礪之間,他選擇突破自我。現實中的軍旅生活與詩意的想象大相徑庭,周曉輝服役的部隊位于寒冷的祖國北疆——黑龍江。到了冬天,室外的氣溫降到將近零下30度,每次在室外訓練與站崗,戰士們呼出的鼻息都能凝結在衣服與眉毛上,變成厚厚的冰晶。正是這樣一個寒冷環境中日復一日進行著的艱苦訓練,讓周曉輝經歷了身體與意志的雙重磨礪。他將這個痛苦的過程比作“淬火”,練就了軍人的錚錚鐵骨,此后面對生活中接踵而至的困難都能咬牙挺過。
在個人與集體之間,他選擇雙向奔赴。在軍營極度規律、甚至有些千篇一律的生活下,人與人之間最為質樸的感情就顯得愈發重要。“這個時候就不要有作為大學生的心理包袱,大家都是戰友,要打成一片”。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周曉輝交到了一批難得的知心朋友,每天訓練結束后和戰友聊聊天,聽一聽來自天南海北的故事,都能讓他體會到在校園里難以獲得的那種快樂。軍營的生活對于走出校園,遠赴他鄉的周曉輝來說,不僅僅是一次身體的磨煉,更是一次褪去稚嫩、拋卻成見、回歸真實的心靈遠征。
在奔波與忙碌之間,他選擇筆耕不輟。“白天忘記自己是人大人,晚上記得自己是人大人”,周曉輝用這句話時刻提醒自己:忘記自己是人大學生,把自己真正當成一個兵;記得自己是人大學生,要用實際行動讓戰友們知道,這個好兵是人大學生。周曉輝在當好普通士兵的同時,并沒有忘記自己的專業知識。除了參加日常的軍事訓練和執勤外,他還擔任部隊的新聞報道員,發表了數十篇稿件。他連續兩年被評為優秀士兵,并在2013年黑龍江流域抗洪搶險任務中,榮立個人三等功。
在兩年當兵期間,周曉輝堅持每天用日記記錄軍旅生活,兩年時間一共寫了700多篇,記錄了他新兵連的成長蛻變、林海雪原中的行軍、邊境線上的奔跑、抗洪搶險前線的戰斗……點點滴滴,一分一秒的堅持,積累下了最寶貴的記憶和財富。退役后,周曉輝把這些日記整理成了一本書,書名叫《我還青春一次遠征——一個大學生士兵的軍旅日記》,受到廣大青年學生和青年官兵的追捧和喜愛。
初心不改,退伍老兵永不褪色
在初心與未來之間,他選擇步履不停。2013年12月,周曉輝退役返回學校繼續學業。軍旅生涯結束了,但是軍旅情懷并沒有因此而淡化。他總想著,該通過什么樣的方式讓更多的青年人了解軍營、了解軍人,告訴他們“青春不只有詩和遠方,還有家國與邊關”。于是,他把自己所學的新聞傳播的專業知識和從軍經歷相結合,創辦了一個傳播軍旅文化的新媒體賬號“一號哨位”。他說,“一號哨位是我們軍營的大門哨,也是我第一次站崗的地方,它連接著軍營內外,寄托著我們的軍旅情懷”,于是他把“一號哨位”作為自己軍旅的延長線,通過“一號哨位”講述軍人故事、傳播軍旅文化、傳遞軍營正能量,繼續在互聯網上“站崗放哨”。
經過了八年多的辛苦耕耘,現在“一號哨位”在全網有了超過1000萬的粉絲和關注者。影響了很多人,也幫助了很多人。很多青年人通過“一號哨位”了解軍營、了解軍人,進而走進軍營。2019年7月周曉輝被軍地多個部門聯合表彰為“全國模范退役軍人”,并獲評“五個一百”網絡正能量榜樣。在此基礎上,周曉輝探索創業之路,組建運營團隊,在新媒體領域進行深度拓展,很多在校學生和退役軍人慕名加入團隊。他順應互聯網內容創業浪潮,完成了從退役士兵到學生創業者的華麗轉身。
在責任與使命之間,他選擇勇敢擔當。周曉輝通過“一號哨位”多次組織為艱苦地區軍人送溫暖等擁軍愛軍志愿活動;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以后,人民軍隊的醫務工作者在除夕夜出征武漢,第一時間為武漢人民帶來希望,周曉輝第一時間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宣傳人民軍隊的英勇壯舉,全網點擊量過億;在抗疫物資極度缺乏的時候,周曉輝帶領團隊通過微信公眾號籌集抗疫物資,在2020年2月14日至2月20日一周時間里,周曉輝帶領團隊籌集3萬只口罩,陸續郵寄給了湖北地區70余家單位。
去年10月,周曉輝在《中國青年報》上發表了一篇名叫《十年青春賬單:低姿匍匐 引體向上》的文章總結自己的十年。文中有這樣一段話:
“什么樣的青春是值得過的?思來想去,青春無非是兩個動作,這兩個詞語曾無數次出現在軍旅生涯和退役后的時光中,一個是體能動作“引體向上”,一個是戰術動作“低姿匍匐”。
青春本來的屬性是向上的,就像沐浴著陽光生長的幼苗,有一種力量拔著自己向上生長,可以熱烈,可以張揚,可以逆風飛翔,可以破障奔跑,這是引體向上的青春。但有時青春也可以不必那么張揚,不必總在追求高光時刻,青春可以是蓄勢待發的,可以是韜光養晦的,貼近大地,丈量大地,做一個匍匐前進的孤勇者,這是低姿匍匐的青春。面臨未來的種種不確定性,面對那么多未竟的理想,這兩種青春都是值得過的——低姿匍匐,耐心蓄勢;引體向上,向陽而生。”
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
周曉輝始終牢記、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以青春之勇,奔赴民族復興的遠征,用實際行動爭做復興棟梁、強國先鋒。他把對祖國血濃于水、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貫穿學業全過程、融匯在事業追求中,做出了一個個無悔自我、無悔青春、無悔家國的選擇,在逐夢中綻放最美青春。
閃亮的名字屬于你們!希望每一位人大人都牢記囑托,汲取榜樣力量。在青春的賽道上跑出屬于自己的最好成績!
相關鏈接:
[V思想]十名最美大學生北京高校三人入選!最美高校輔導員一人入選!一起聚焦今晚《2022最美大學生/最美高校輔導員》發布儀式
(責任編輯:董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