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在流淌千年的大運河畔,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校區啟用大會舉行,中國人民大學發展建設開啟嶄新篇章!
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校區總用地面積1652畝,總建筑規模105萬平方米。五年來,在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學校黨委的周密部署下,參建各方通力配合、攻堅克難,精心組織校園工程建設,高效實施各類支撐配套項目。目前,通州校區先期運行8個組團、約50萬平方米建筑已全面竣工,具備了獨立運行辦學條件。行政服務中心樓群等16.6萬平米建設任務正在按計劃推進。
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校區建設始終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北京最美、獨具風格、人大氣派”的新時代示范校園。啟用先期運行期間,學校將充分發揮新校區資源和區位優勢,結合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優勢,“一院一策”組織各院系開展教學、科研、智庫、文體活動,讓通州校區充滿人氣、生機與活力,成為求學與治學的新殿堂、成為人大人精神薪火相傳的新天地。面向國家戰略需要,將研究機構、學術論壇、學術資源引向通州校區,推動各研究機構深度服務北京市、副中心和通州區,形成品牌學術文化優勢。加強新校園和周邊市政環境及城市運營系統協同聯動,為探索多校區管理模式積累經驗。
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記于英杰;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中央黨史與文獻研究院學術和編審委員會主任王均偉;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鄭學選;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云;中國人民大學國家一級教授黃嘉樹;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崔愷;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副司長宋凌云;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書記李軍鋒;北京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常務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通州區委書記孟景偉;北京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通州區委副書記、區長鄭皓;北京市重大項目辦黨組書記,北京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王承軍;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張鐵恒;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石銀峰;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王方;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周同偉;北京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工程辦臨時黨委書記、主任陳曉峰;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總工程師魏吉祥;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二級巡視員周慶生;通州區副區長董明慧;通州校區參建單位代表以及中國人民大學全體在校校領導、通州校區建設總顧問賀耀敏等出席。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主持。
活動在莊嚴的國歌聲中拉開序幕。
張東剛代表中國人民大學向關心支持通州校區建設和學校事業發展的上級部門和有關單位表示感謝,向參建各方、各施工單位和全體建設者的辛勤付出致以敬意。他指出,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從“新中國新大學”到“新時代新校園”,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校區正式啟用,在學校發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通州校區的正式啟用,意味著通州區域內唯一一所全國重點大學開始先期運行,標志著學校辦學條件的根本性改善、整體性跨越初見成效;標志著城市副中心建設重點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標志著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在中國人民大學開花結果;標志著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的政治囑托形成了嶄新實踐,具備了全新承載,開拓了廣闊空間。站在學校事業發展新起點上,我們要以更高站位強化統籌推進、以更高質量加快校園建設、以更高水平實現先期運行,使通州校區成為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的重要陣地、培養造就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園地、服務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平臺和提升教育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和話語權的重要窗口,立足通州、扎根北京、植根中國、面向全球,奮力走好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在建設教育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作出人大人的更大貢獻!
于英杰代表北京市委、市教育兩委,向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校區啟用表示祝賀,向為人民大學通州校區建設和啟用做出貢獻的各部門各單位表示感謝。他指出,通州校區建設是中國人民大學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戰略之舉和生動實踐,也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成果的重要體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通州校區建設工作,通州區和各部門協同作戰,全力支持土地規劃、施工建設、資源保障等工作,最大限度保證了校園建設的進度和質量。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校區是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唯一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在服務帶動區域發展方面具備很好的基礎和潛力。中國人民大學要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為指引,努力將通州校區打造成為科教引領、人才匯聚、文化繁榮的城市副中心新高地。希望學校進一步全面深化綜合改革,持續推動通州校區建設發展,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主動服務區域建設發展,以更加奮發有為的姿態、更加扎實有力的舉措,譜寫建設教育強國和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林尚立在主持時指出,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校區的規劃建設是黨和國家支持學校事業發展的重大舉措,是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考察調研時重要講話精神的生動實踐,對于學校更好服務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具有重要意義,將為學校加快建設“讓黨放心、人民滿意、世界一流”大學奠定堅實基礎。廣大師生校友都對通州校區建設和投入使用充滿期待。中國人民大學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立足通州校區,為更好服務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更好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展現人大作為,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校園建設新路,努力書寫讓黨和人民滿意的辦學“答卷”。相信通州校區必將成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一張新的亮麗名片,必將為服務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陳云作為參建方代表發言表示,高標準、高質量建設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校區,既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政治擔當,也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舉措,更是中央企業胸懷“國之大者”、服務教育強國建設的生動實踐。中國中鐵將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政治囑托,立足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善始善終高標準、高質量完成項目后續履約服務保障工作,努力在中國人民大學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上貢獻中鐵智慧和中鐵力量,為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捐贈方代表,1963級校友、深圳信立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葉澄海和1990級校友、高瓴創始人張磊發表視頻致辭。
葉澄海表示,中國人民大學的光榮傳統和優良校風為一代代人大人提供了豐厚的精神滋養。通州校區的啟用,標志著學校在培養時代新人、服務國家戰略、推動教育強國建設方面又邁出了嶄新的步伐。相信母校將始終牢記初心使命,堅守人民情懷,培育一流人才,奮力走好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引領更多人大學子立足祖國、走向世界、面向未來,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
張磊表示,通州校區的正式啟用,不僅是校園建設的新進展,也是母校教育事業的新篇章。新校區的啟用,必將為廣大師生帶來更多、更好的教育環境和生活體驗,創造出更美好的回憶。傳承了人大深厚人文光芒的通州校區,一定會成為學子們新的精神家園,也將陪伴一屆又一屆的學弟學妹們與人大共同成長,向世界一流高校邁進。
黃嘉樹作為教師代表發言表示,見證通州校區的正式啟用,我倍感欣喜與光榮。新校園地處北京城市副中心,是黨中央擘畫的未來之城,正展現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我們要通過新校園日新月異的變化,用心感受國家的蓬勃發展和與時俱進,回應時代所需,奮進在時代前列,培養出更多具有國際視野和社會責任感的優秀人才,充分利用先進教學資源,搭建起連接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努力推動知識創新,讓青年教師和學子與我們的新校園共同成長。
物業服務單位代表,中海物業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張貴清表示,新起點上,中海物業將持續集中優質資源,堅持提供高標準、高效率、高品質的服務,與校方共同構建“人大標準,高校示范”的物業服務體系,助力通州校區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北京最美、獨具風格、人大氣派”的新時代示范校園。
啟用大會上,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延河講師團的同學們帶來了原創校史情景朗誦《我們從延安走來》。
與會領導和嘉賓一同按下按鈕,共同見證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校區啟用。
在寶塔山下創建、在太行山上抗戰、在燕山腳下建設、再到運河北首發展,從“新中國新大學”到“新時代新校園”,光陰流轉,時空變換,始終不變的是中國人民大學聽黨話、跟黨走的紅色基因,始終不變的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始終不變的是“讓黨放心、不負人民”的精神品格,始終不變的是獨樹一幟、勇走新路的卓越追求,面向未來,人大人始終初心堅定、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