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涉外法治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到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意見》工作要求,5月30日,中國人民大學舉辦首屆涉外法治論壇暨中國人民大學涉外法治研究院成立儀式。
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檢察長童建明,司法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振江,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專職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鳴起,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中央依法治國辦秘書局局長劉長春,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何帆,外交部條法司副司長茍海波,商務部條法司副司長葉軍出席活動。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馮仕政主持成立儀式。
童建明代表最高人民檢察院對首屆涉外法治論壇召開暨中國人民大學涉外法治研究院成立表示祝賀。他指出,堅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全面依法治國的迫切任務,希望最高人民檢察院與中國人民大學堅持同頻共振,增強政治自覺,持續學思踐悟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外交思想,牢牢把握涉外法治工作的正確方向,共同擔負推進涉外法治工作的重大責任;堅持同題共答,協同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涉外法治工作高質量發展;深化務實交流,攜手譜寫檢校合作全新篇章,為形成涉外法治工作大格局貢獻智慧和力量。
王振江受中央依法治國辦副主任、司法部部長賀榮同志委托,對論壇的舉辦和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祝賀。他指出,中國人民大學舉行首屆涉外法治論壇、成立涉外法治研究院,體現了對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涉外法治工作的重要論述的高度自覺和使命擔當,要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著力加強涉外法治基礎理論研究,切實深化涉外法治實踐問題研究,加快培養高素質涉外法治人才,講好新時代中國法治故事,在推動構建中國特色、融通中外的涉外法治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服務黨和國家對外工作大局中發揮更大作用、展現更大作為、作出更大貢獻。
張鳴起代表中國法學會向中國人民大學涉外法治研究院成立表示祝賀,對中國人民大學在涉外法治建設方面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他指出,研究院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涉外法治工作的重要論述為遵循,加快建成高水平的涉外法治理論研究高地;以立德樹人為導向,加快建成高素質的涉外法治人才培養高地;以新型智庫建設為導向,加快建成高質量的涉外法治資政服務高地;以提升中國法治國際影響力為導向,加快建成高層次的涉外法治國際傳播高地。
林尚立指出,中國人民大學是中國法學教育的“工作母機”,法學院是新中國誕生后創立的第一所新型正規高等法學教育機構。人大法學學科與新中國法治建設發展同向同行,為法治中國建設貢獻了“獨樹一幟”的人大力量。希望涉外法治研究院打牢思想根基、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勇擔育人使命,大力培養專業素質過硬的涉外法治人才;聚焦全球治理,努力提升涉外法治智庫服務水平;開拓研究新路,加快構建中國涉外法治自主知識體系,為在涉外法治領域提升話語權、增強主動性,推動法治中國建設開創新局面作出人大貢獻。
馮仕政主持成立儀式。
童建明、林尚立、王振江、張鳴起、劉長春共同為中國人民大學涉外法治研究院揭牌。
何帆、茍海波、葉軍、馮仕政、梅向榮為中國人民大學涉外法律咨詢服務中心揭牌。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黃文藝主持揭牌儀式。
世界貿易組織上訴機構首任中國籍大法官、前主席、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張月姣,中國人民大學國家一級教授、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王利明,中國法學會副會長、中國國際法學會會長、中國國際私法學會會長黃進,中國海洋法學會會長、國際海洋法法庭前大法官高之國,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法研究所所長余勁松,世界貿易組織上訴機構前大法官、前主席、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趙宏,梅向榮分別為青年論壇獲獎論文的作者代表頒獎并作主旨演講。
在涉外法治青年論壇上,近20所高校和實務部門的青年專家學者圍繞“推動全球治理與法治合作”“國家主權與涉外法治”“國家安全與涉外法治”“國家發展與涉外法治”四個專題進行分組研討,就涉外法治理論與實踐前沿問題深入交流。
中國人民大學涉外法治研究院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引領,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以服務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為根本任務,以深入推進涉外法治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智庫建設、社會服務為使命擔當,聚焦國家外交、國際關系、全球治理等關鍵領域的重大法治問題。涉外法律咨詢服務中心作為研究院內設機構,專門負責涉外法律咨詢、政策研究、學生實習、就業服務等工作,并以北京為總部,在深圳、蘇州、宜賓、義烏四地設立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