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致敬|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和教育家陳先達先生
          來源:媒體來源:《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北京日報》等 文字:楊默 劉曉炫
          時間:2024.10.10

          中國共產黨優(yōu)秀黨員,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和教育家,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哲學學部召集人,教育部哲學領域“101計劃”專家組首席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陳先達先生因病醫(yī)治無效,于2024年10月10日5時5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今天,我們沉痛悼念并深切緬懷陳先達教授,一起重溫這篇文章,獻給這位馬克思主義哲學信仰的播種人。

          站在講臺上,他是全身心投入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的教師;徜徉學海中,他是從未停止思考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者。躬耕哲學領域70余載,陳先達始終高擎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發(fā)哲學新聲、立時代新論,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與研究早已成為他一生的志業(yè)。

          “哲學家不是社會的旁觀者”

          1953年,提前一年從復旦大學歷史系畢業(yè)的陳先達,踏上了國家輸送應屆畢業(yè)生至北京的專列,準備到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研究班攻讀研究生。從此,他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結下不解之緣,也開始了與中國人民大學緊密相連的學術人生。憶及過往,陳先達感慨:“這是我人生道路的定格,我的學術專業(yè)的定格”。

          在研究班讀書的三年時間里,陳先達系統(tǒng)學習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畢業(yè)后,陳先達留校任教,成為人大哲學系正式成立后的首批教師。1964年,陳先達調入人大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研究所工作。1987年,擔任人大哲學系系主任。

          “面對文本,我們最多可以做一個哲學史家。而面對事實、面對世界進行思考,我們才可以成為一個哲學家,成為一個思想家。”圍繞中國的歷史發(fā)展、現(xiàn)代化道路和文化等問題,陳先達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等刊物上發(fā)表了系列學術論文,出版了《問題中的哲學》《中國百年變革的重大問題》《歷史唯物主義與當代中國》《哲學與文化》等著作,在《求是》《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上發(fā)表了數(shù)十篇極具思想深度或理論分量的長文,闡述了對中國社會發(fā)展問題深刻的哲學思考。

          在寫作中,陳先達決不故弄玄虛,而是用明白曉暢又極具個人特色的文風,孜孜不倦地傳播馬克思主義哲學真理。近年來,他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寫作哲學隨筆上,先后推出《漫步遐思:哲學隨想錄》《靜園夜語:哲學隨思錄》《哲學心語:我的哲學人生》《回歸生活》《宜園雜論》《史論拾零》《散步·路上——我與學生聊哲學》《哲學與人生》等。這些隨筆深入淺出地解答了哲學認知、人生智慧、歷史文化、價值信仰等重要命題,使哲學走出書齋、走進人們心中,令讀者愛不釋手,也被他趣稱為“老來得子”。

          2015年,全十四卷、共496萬字的皇皇巨著《陳先達文集》終于出版。出版座談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對陳先達從教以來在教學與科研工作中的重大貢獻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這套文集從走向歷史到回歸生活,逐步達到了返璞歸真的思想境界,充分展示出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的理論高度和博大情懷。

          從《走向歷史的深處》到《問題中的哲學》,從《漫步遐思》到《歷史唯物主義與當代中國》,鮐背之年的陳先達始終筆耕不輟。在《九十歲的我》一詩中,陳先達寫道:“生命是一種奮斗,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九十個春夏秋冬,三萬個黑夜黎明。……有限的人生,溶入力的洪流會化作永恒!”

          “‘青出于藍’的快樂”

          “馬克思主義不只是知識,更是一種信仰,我擔負著傳播馬克思主義真理、用馬克思主義塑造學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重任。”作為教師,陳先達這樣定義自己的角色。自1956年走上講臺,他至今依然和學生在一起:“教書育人是最快樂,也是最適合我的工作。”

          陳先達的課堂生動有趣、極富邏輯,總是擠滿了學生,除本專業(yè)的學生之外,還有不少非哲學專業(yè)的學生趕來旁聽,沉浸于他對哲學“可愛且可信、具有生活氣息”的講解。在講解時,他力求深入淺出、明白曉暢,為哲學這門似乎艱深復雜的學問賦予了別樣的魅力。因為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了如指掌,陳先達被學生稱為“行走的馬列字典”。但凡遇到出處不定的引文,只需向他詢問,總能得到精確到章節(jié)的回答;遇到意義不解的原典,只需向他詢問,總能得到醍醐灌頂?shù)狞c撥。

          陳先達鼓勵學生進行自己的思考和探索,開展學術創(chuàng)新。同時,陳先達也強調創(chuàng)新的前提是做到兩個正確:一是政治方向要正確,二是理論方向要正確。他常常叮囑學生們要在變動不居的時代培養(yǎng)堅定的信念。

          陳先達認為,大學最大的特點在于“既是傳授知識的地方,也是培養(yǎng)人的地方”,他要求學生善用知識,絕不能做“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在運用知識改變個人命運的同時,也要對國家和民族作出貢獻,“既有自己的才能,同時也有自己的貢獻,我們高校應該培養(yǎng)這種人”。

          深耕馬克思主義哲學厚土,陳先達卻唯恐讀書太窄、范圍太小、局限性太大,主張并實踐讀書要“雜”。他總是告訴學生們要精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但也要讀點兒別的書:“雜食有益,生理如此,精神亦如此。”

          2015年,在光明日報社與中央電視臺聯(lián)合舉辦的“尋找最美教師”大型公益活動中,陳先達榮獲“全國十大最美教師”稱號。教書育人一輩子,“講課”對于他來說,不僅是職業(yè),更是志業(yè),是終生的樂事:“我的收獲是有一群好學生……這是‘青出于藍’的快樂。”

          “我堅信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

          從教近70載,陳先達始終是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在當今世界,馬克思列寧主義是普照之光。它在中國成為中國馬克思主義,成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陳先達始終確信,不相信馬克思主義的人,“是絕不能來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許多學生剛開始學習時對馬克思等人的學說并不十分理解,陳先達認為這是可能的,也是無可厚非的。對于這些學生,他循循善誘,引導他們在學習中慢慢理解、慢慢掌握,一步一步堅定地向上攀登,并告訴學生:“只要你選擇馬克思主義專業(yè),你就必須有堅定的信念。我們這個專業(yè)和別的專業(yè)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但是知識,而且關乎信仰。如果沒有信仰的話,你這門課不可能學好。”而對于不純粹不堅定的學習者,他表現(xiàn)出了少有的冷峻:“如果你抱著一種‘這個學科容易學、容易混’的態(tài)度,你趁早轉到別的學科去……你單純把它作為一種謀生手段是不行的,這是我們和其他專業(yè)的教師最大的不同。我不僅傳授知識,同時也傳播一種信仰。”

          在陳先達看來,“姓馬”容易,“信馬”不易,“姓馬”是專業(yè),“信馬”是信仰。專業(yè)可以變?yōu)閱渭冎\生的手段,而信仰則是高于謀生的精神追求。有信仰,才能立場堅定、旗幟鮮明,才能有從容淡泊的為學信念和胸懷天下的責任感。

          堅信馬克思主義,并不意味著把馬克思主義經典中的每句話視為絕對真理。陳先達一直力求區(qū)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個別論斷,從實際問題出發(fā)來研究馬克思主義,反對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現(xiàn)實相割裂;他注重的是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價值,反對以唯心主義解釋學方法對待馬克思主義文本,陷入一千個研究者有一千種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困境”。

          陳先達將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視為自己人生的一種幸運。因為總是埋頭于研究工作中,他常常被老伴“敲打”。他曾幽默地描述:“老伴對我不按時吃飯很有意見,經常亮黃牌。我雖然保證下次不寫,但沒過幾天又舊病復發(fā)。不敲敲字,心里老是發(fā)空,這大概是知識分子的宿命。既然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就應該發(fā)聲。發(fā)聲,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的歷史使命和責任。”

          “文求有骨詩求魂”

          親歷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陳先達始終堅持用哲學家的思想表達對國家命運的關注。見證著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偉大成就,他更堅定了宣傳和捍衛(wèi)馬克思主義的行動自覺。

          針對社會上出現(xiàn)的各種思潮,陳先達總是旗幟鮮明地撰文表態(tài):“理論要能說明當代世界問題、說明中國問題。如果不能說明中國現(xiàn)實問題,亂花迷眼,往往會因為迷茫而發(fā)生理想破滅。”

          “在當代中國,文化自信是具有時代性的命題。”陳先達認為,文化自信是國家強大的表現(xiàn),而自信心的喪失是附著在民族危機心靈上的文化毒瘤。“不懂中國歷史,尤其是不懂近百年中國的奮斗史,不懂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和建設歷史,就難以理解文化自信的豐富歷史內涵;不懂得馬克思主義傳入的重要意義,不懂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不懂得紅色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創(chuàng)立是中國文化在當代的發(fā)展,就不懂得文化中的傳統(tǒng)與當代的辯證關系。”

          陳先達堅持治學育人的現(xiàn)實品格也印證著中國人民大學“始終奮進在時代前列”的責任擔當。“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應該是適合我們自己國家需要的,這是最重要的。我們輸送的人才也應該是有利于我們自己國家建設的。”陳先達認為,只有認清自身使命,回應社會與時代的需求,才能讓大學重回立學之基、治學之本。他對這所緣牽70余載的著名學府懷有最深厚的感情,也寄予最熱切的期望:“人民大學,因為它的性質,決定了它在國內的地位和在世界的地位是不一樣的。”

          陳先達曾作詩表達自己對生活和生命的態(tài)度:“老而彌堅不算老,文求有骨詩求魂。”他始終勤于學習,樂于接觸新事物,愿意和年輕人打交道:“我最得意的不是這些著作,而是1995年65歲時開始學電腦,而且學的是五筆……前些年,我也趕時髦學會玩微信。我的朋友圈不大,主要是同事和學生。會微信,好處不少,見聞多了。”

          ——節(jié)選自《大先生 中國人民大學學術大家訪談錄》

          陳先達在2023年初出版的《選擇與信仰——我的哲學之路》一書的序言中寫道:“修道學佛兩難能,喧囂世界一俗人。終身舌耕喜弄筆,半簍廢紙半拙文。頭白已無攀登力,月月愧領養(yǎng)老銀。笑迎后浪逐前浪,壁間劍鞘莫生塵。這是我對后浪的期待。希望他們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創(chuàng)新作出新貢獻。”

          編輯:朱芷萱
          責任編輯:董涵琪
          99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中文字幕| 国产久爱免费精品视频| 久久我们这里只有精品国产4| 国产精品最新资源网| 亚洲精品456在线播放|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盗摄| 国产精品视频1区| 91久久精品视频| 久草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色哟哟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 |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 国产福利专区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综合色|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 国产精品特黄毛片|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香蕉v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n|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成人 |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久久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软件|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丫丫| 午夜国产精品久久影院| 国产av一区最新精品| 交换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1尤物|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麻豆自制|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动漫|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高清全国免费观看|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麻豆精品原创| 精品国产一二三产品价格| 精品视频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免费网址| 久久精品香蕉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综合久久久40p| 久久精品国产WWW456C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