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正文
          中國人民大學舉辦“發展高水平生態文明教育,推動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主題論壇暨生態環境學院、化學與生命資源學院命名組建大會
          來源:文/校報 劉曉陽 圖/姚偉康 許鐸耀
          時間:2024.04.21

          4月20日,中國人民大學舉辦“發展高水平生態文明教育,推動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主題論壇暨生態環境學院、化學與生命資源學院命名組建大會。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煥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譚光明;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張玉軍;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黨委書記王燦;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劉永;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出席論壇開幕式并致辭。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張興旺,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林業大學原校長尹偉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王浩,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吳驪珠,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人事司司長李金華,農業農村部科學技術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蔣丹平,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王軼,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青格勒圖等出席論壇。開幕式由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朱信凱主持。

          會上,王軼宣讀組建生態環境學院和化學與生命資源學院的決定。

          新更名的中國人民大學生態環境學院是一所涵蓋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可持續發展管理學和生態學的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創新型學院。學院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辦院治學的根本遵循,以服務國家生態文明戰略為宗旨,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的全局性、引領性重大問題,進一步凝練學科方向,積極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建構生態文明自主知識體系,持續深化、豐富和發展大生態觀的理論闡釋和實踐研究,不斷完善育人體系,著力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具備扎實專業知識和開拓創新精神、服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治理現代化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為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新成立的中國人民大學化學與生命資源學院是在中國人民大學原化學系和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的基礎上重組升格、聚焦于有機生命和無機生命兩類專業體系的新型學院,下設化學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兩個系級教學機構。學院圍繞“生命資源”這一富有前瞻性的全新概念,以“厚基礎、重交叉、促融通”為發展路徑,深度融合化學、環境、農林、材料和醫學等多學科資源,旨在豐富并優化人民生命的保障手段與文明傳承的資源體系,培養一批內秉“家國情懷、上下求索”的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創新型高端人才,努力走出一條人大特色、創新引領的理工學科發展新路,推動學校理工學科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為科技強國建設貢獻人大力量。

          開幕式上,劉煥鑫在致辭中表示,中國人民大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高度重視生態文明教育,在長期辦學實踐中,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穿于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全過程各方面,為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此次主題論壇的召開和兩個學院命名組建,對深入學習宣傳研究闡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快發展高水平生態文明教育有重要意義,必將為建設綠色發展美麗中國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提供強大的理論支撐和人才保障。希望中國人民大學與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進一步深化合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安全提供高質量的智力支持,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貢獻更大力量。

          譚光明表示,多年來,中國人民大學充分發揮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學科優勢,深耕生態文明研究與教育,為傳播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出了重要貢獻,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此次兩個學院命名組建,充分彰顯了中國人民大學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責任擔當、使命擔當、歷史擔當。當前,推進林草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對生態保護修復、國家公園建設、野生動植物保護等領域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提出了新要求,也創造了新機遇。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將持續與中國人民大學開展多領域深層次合作,與各高校及科研院所攜手并進,為加快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高素質人才保障和高水平教育支撐。

          張玉軍表示,作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五路大軍”中的杰出代表,中國人民大學在學習宣傳研究闡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建構生態文明自主知識體系等方面走在前列。此次召開主題論壇及學院命名組建大會,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大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決心和行動,期待中國人民大學以此次學院命名組建、學科優化調整為契機,圍繞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全局性、引領性重大問題,深入推進學科交叉融合,為積極建構生態文明自主知識體系提供人大方案。未來,生態環境部愿與中國人民大學在人才培養、學術研究、思政課建設、國際交流等領域聯合發力,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學習宣傳研究闡釋工作做好,將中國生態環境保護生動實踐故事講好,培育更多致力于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事業的時代新人。

          王燦代表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和各兄弟院系,向中國人民大學生態環境學院、化學與生命資源學院命名組建致以祝賀。他表示,中國人民大學始終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追求理論創新與社會服務相融合,構建了多學科融合的環境學科群,形成了鮮明的教學理念和辦學風格,培養了大批環境與生態領域拔尖人才,為中國生態環境保護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愿與中國人民大學生態環境學院、化學與生命資源學院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開展更加深入的合作與交流,共同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發展高水平生態文明教育,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服務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作出更大貢獻。

          劉永表示,長期以來,中國人民大學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為己任,充分發揮多學科交叉融合優勢,在環境與生態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培養了大批服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治理現代化需求的高端創新人才。今天,兩所學院的命名組建,是中國人民大學落實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戰略部署、對接全球環境治理需求、推動特色學科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舉措。祝愿兩所學院在未來建設發展中,以豐厚卓越的教學成果培育拔尖創新人才,以理論實踐的協同進步推動綠色科技創新,以獨特鮮明的學術特色弘揚人大環境學派,以交叉融合的學科優勢服務國家戰略需求,以廣泛深遠的國際聲譽支撐全球環境治理,成為我國與全球生態環境領域的人才培養重鎮、科研創新高地和頂尖科技智庫。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也將進一步加強與兩個學院在教學、科研及人才培養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攜手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高水平生態文明教育作出新的努力。

          劉煥鑫、張興旺、譚光明、林尚立、尹偉倫、王浩、吳驪珠、張玉軍共同為生態環境學院、化學與生命資源學院揭牌。

          林尚立向生態環境學院、化學與生命資源學院的成立表示祝賀,向相關部門和專家學者對中國人民大學兩所學院建設發展所給予的關心、支持和幫助表示感謝。他表示,中國人民大學成立生態環境學院、化學與生命資源學院,是持續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重要講話精神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通過綜合性、全方位、系統化改革,回答時代之問、引領時代之變、回應時代之需的重要舉措。新時代新征程,兩所學院要聚焦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打造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傳播陣地,為美麗中國建設和科技強國建設貢獻人大力量;聚焦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打造生態文明理論創新的研究高地,為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提供強大的理論支撐和學術支持;聚焦走好綠色發展的現代化新路,打造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實踐園地,進一步提升對高質量發展和新質生產力形成的服務力、貢獻力、引領力;聚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打造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人才基地,培養一批又一批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高水平生態環境和化學與生命資源人才。

          朱信凱主持開幕式。

          開幕式后,尹偉倫、王浩、吳驪珠先后作主題報告。

          尹偉倫作“推進生態學與人文社會科學交叉融合,促進高水平生態文明教育創新發展”主題報告。他表示,推動生態文明交叉學科創新發展是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建構中國自主的生態文明知識體系的必然要求,是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的客觀需要,是建立健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學科體系和學術體系的重要保障。

          王浩圍繞新時期黃河治理的主要癥結、風險挑戰與應對思維作“水資源的保護與利用”主題報告。他表示,水沙關系的失衡是長期以來黃河問題的根源,新時代調水補黃具有重大戰略意義,應堅持生態優先、系統治理、極限保障、平衡適配四大思維,通過強調生態優先、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謀劃布局生態保護、抓好大保護、實施大治理、采取大措施,將平衡適配發展貫穿到治理全過程。

          吳驪珠作“人工光合作用”主題報告。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并釋放氧氣的過程,是地球上最重要、規模最大的化學反應。通過模擬自然界的光合作用,吳驪珠院士團隊利用化學合成方法,實現了溫和條件下太陽能光驅動人工模擬氫化酶的高效產氫,促進了清潔能源和綠色合成的發展以及“雙碳”目標的實現。

          來自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部委、高校和科研機構的50余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成立大會。大會設立主會場和分會場,來自生態環境學院和化學與生命資源學院的200余名師生代表參會交流。

          編輯:郝一迪
          責任編輯:董涵琪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国产| 日韩精品专区在线影院重磅|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香蕉v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 日本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视不卡|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被多人伦好爽|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完整版|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色哟哟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偷99|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午夜app|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麻豆| 无码精品前田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免费|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4区| 精品日韩一区二区| 久久99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ww16| 四库影院永久在线精品|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川人| 亚洲精品国产电影午夜|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入口 | 国产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国产精品美女午夜爽爽爽免费| 12345国产精品高清在线| 国产AV国片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高清在线| 综合91在线精品|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麻豆精品果冻传媒| 久久精品这里热有精品| 91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无码日韩精品第一页| 免费久久精品国产片香蕉| 国产精品成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