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教育部新聞辦報道,“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18屆高等院校青年科學獎及教育教學獎頒獎活動在北京和香港連線舉行。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講話。
中國人民大學2位教師榮獲青年科學獎二等獎,2位教師榮獲教育教學獎二等獎。
一起來看!教師風采

王孝松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現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系副主任、國際貿易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專聘研究員、中國世界經濟學會理事,《人大復印資料(國際貿易研究)》執行編委;國家級人才項目入選者,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通訊評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
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貿易,特別是貿易政策的政治經濟學分析。發展建立了定量考察貿易政策決策的方法體系;同時將該領域的研究方法加以改進和創新,應用于對發展中國家貿易政策的考察。目前已出版專著8部,在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China Economic Review、《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在《光明日報(理論版)》《經濟日報(理論版)》等刊物發表各類文章50余篇。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北京市科研項目3項,國家高端智庫委托課題十余項。
面對國家大事,多次在國家主流媒體發聲,為闡明事實、有效應對作出了較為突出的貢獻。曾獲國家商務發展研究成果獎、第七屆商務部“中國貿易救濟與產業安全”征文獎、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等科研獎勵。

陳璇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刑法教研室主任,國家級人才項目入選者,中國人民大學“杰出學者”青年學者(A崗),兼任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北京市監察法學會常務理事、檢察傳媒智庫專家。
主要研究領域為刑法歸責原理、緊急權的理論體系與司法適用等。以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刑法中緊急權的體系和解釋研究”(優秀結項)為依托,在國內首次建構起了緊急權的基本體系,為正當防衛、緊急避險、公民扭送權等具體緊急權的研究奠定了較為堅實的理論基礎、搭建了較為科學的分析框架。對結果歸責和過失犯論展開了持續的研究,在注意義務判斷、結果的避免可能性、注意義務的規范保護目的等多個方面產出了學界矚目的創新性成果。
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中外法學》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學術譯文20余篇,出版專著《刑法中社會相當性理論研究》《刑法歸責原理的規范化展開》《正當防衛:理念、學說與制度適用》《緊急權:體系建構與基本原理》、譯著《目的行為論導論》,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學術帶頭人項目等多項科研項目。曾獲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獎、全國刑法學優秀學術著作獎、王作富刑法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中國人民大學教學標兵等教學科研獎勵。
王潤澤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國家級人才稱號獲得者,國家一級學會中國新聞史學會會長,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基地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北京市第十三屆政協委員,《新聞春秋》社長,同時擔任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等智庫咨詢委員、資深研究員。
專職從事新聞傳播史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深耕本科教學工作,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知識教育的有機融合。作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中國新聞傳播史》建設項目首席專家,長期擔任基礎課本科教學工作,以厚重人才培養理念為指導,不斷創新本科課程的教學體系、內容與方法。重視教材建設,作為中宣部“馬工程”教材《新聞學概論(第二版)》首席專家和教育部“馬工程教材”《中國新聞傳播史》的核心成員,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指導教材體系內容創新,積極主動探索新聞傳播學科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的創新構建。曾獲國家級和北京市級教學成果獎等教學獎勵。
主持國家社科重大項目“百年中國新聞史史料整理與研究”(已優秀結項)以及教育部重大項目等多項;出版《北洋政府時期的新聞業及其現代化》《A History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Journalism》等中英文著作十余部;主編六輯“民國時期新聞史料”,共167冊近億字資料;在《新華文摘》《新聞與傳播研究》《國際新聞界》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60余篇。曾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青年獎、北京市新聞出版(版權)工作先進個人、中國人民大學科研標兵等科研獎勵。
張成思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現任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金融學)建設點負責人,國家級人才稱號獲得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全國金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并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留學基金、教育部博士后基金等評審專家。
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課堂教學延伸效果明顯。長期擔任本科生班主任、新生指導教師、新生成長導師和“形式與政策”實踐課程導師,為課堂教學的課外延伸鋪墊基礎,特別重視黨的思想和正能量的傳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激勵學生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中。
創新《金融學》專業課程教學體系,以金融價格為橋梁將宏觀金融與微觀金融核心知識體系貫穿起來,形成前后邏輯層次清晰的知識體系,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科學研究與教材建設并重,提出了宏微觀融合的金融學框架、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建設框架和通貨膨脹動態形成機制理論,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0余篇,獨立出版中英文專著近10部,同時出版《現代金融學》《金融計量學》等教材5部,在全國近200所高校使用。
教育教學成果豐碩,曾入選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國家級精品視頻課程,并榮獲國家級和北京市級教學成果獎、寶鋼優秀教師獎、北京市教學名師獎、北京市精品教材獎等。
獎項介紹
霍英東教育基金會成立于1986年,以“扶植新秀,獎掖群賢”為宗旨,資助和獎勵在科學研究和教育教學中做出優異成績的高校教師。
中國人民大學共有38位教師獲得青年教師基金資助,25位教師榮獲青年教師獎,1位教師入選優選資助課題,2位教師榮獲青年科學獎,2位教師榮獲教育教學獎。
原文鏈接:[中國人民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教學科研獎項+4!人大教師再獲佳績
(責任編輯:霍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