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19日,由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和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大眾傳媒與國家形象”——第四屆21世紀中俄大眾傳播研討會暨2008新聞傳播與社會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來自莫斯科大學和中國38所新聞與傳播院校與科研機構的100余位新聞學、傳播學和公共關系學領域的專家、學者歡聚一堂,圍繞“大眾傳媒與國家形象”這一主題展開了深入研討和交流。
“21世紀中俄大眾傳播研討會”2005年由莫斯科大學新聞系發起,是莫斯科大學新聞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和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共同主辦的國際學術會議,到今年已經連續舉辦了四屆,在學界獲得了廣泛的影響和好評,為中俄兩國新聞傳播學者搭建了重要的學術交流平臺,定期就雙方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重大事件和前沿課題進行深入交流、積極探討。
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書記兼副校長牛維麟教授代表校領導到會祝賀。他表示對中國而言,構建良好的國家形象,是大國成長的歷史必然,是擔當大國責任的戰略選擇。中俄兩國在世界上是有影響的大國,有著傳統的友誼。他希望兩國學者在新聞傳播和公共關系領域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為塑造國家形象做出積極貢獻。
本屆研討會,聚集了俄羅斯和中國新聞學、傳播學與公共關系學領域的一批著名學者。他們分別來自俄羅斯的莫斯科大學以及中國國際公關協會、復旦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大學、暨南大學等相關院系和科研單位。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方漢奇教授、涂光晉教授、陳力丹教授、喻國明教授等著名專家也參加了研討會。
開幕式由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常務副院長高鋼教授主持,并宣讀了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趙啟正教授發來的賀信。賀信中高度肯定了此次研討會的主題, 指出“‘大眾傳播與國家形象’是一個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的論題”,尤其“在全球化的當今時代,國家形象已經是一國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形象戰略也被納入國家整體戰略體系。善用大眾傳播,不但可以為一國贏得外部的認同、信譽和尊重,而且能夠促進多樣的文明走向和諧”。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保衛教授在接下來的致辭中闡釋了研討會的宗旨和意義,進一步指出,在媒介化社會中,大眾傳媒對社會和公眾的滲透力與影響力越來越大,同時在國家形象的塑造和社會輿論的引導中所承擔的使命與任務也越來越重。深入研究大眾傳媒與國家形象的關系,正確把握大眾傳媒在國家形象塑造方面的原則、方法與規律,對于改善和提升國家形象有著重要意義。
莫斯科大學的扎蘇爾斯基教授在大會上致辭,并作了題為“新的世界——新的形象:21世紀在創造自己的標志”的主題演講。他從俄羅斯新媒體與公共社會的關系、社會團體的透明化和公開化、博客的盛行、公共電視的創建等幾個方面剖析了公民社會的發展在俄羅斯傳播領域的具體表現,生動的案例和深入的剖析展現出俄羅斯傳媒的最新面貌。
在為期一天半的研討中,與會專家、學者研討的議題包括 “大眾傳媒在國家形象建構中的功能與作用”、“國家形象建構的要素、路徑與范式”、“跨文化傳播中的國家形象、社群認同與交往主體建構”、“國家形象建構中的公共關系與議題管理策略”、“文明的多樣性、普遍理性與媒體的責任”和“奧運文化傳播與國家形象塑造”等。專家們從公共關系、跨文化傳播等角度,就這些議題相互交流探討,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不久前閉幕的北京奧運會在國家形象塑造方面的成功理念與經驗成為學者們關注的重點話題之一。
(編輯:冷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