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Nyenrode荷蘭工商管理大學歐中學院和荷蘭Mn Services公司共同舉辦的“中國養老金峰會-金融危機下的年金管理”在中國人民大學逸夫會議中心成功舉行。
會前,人民大學常務副書記牛維麟會見了部分與會嘉賓,包括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胡曉義副部長、社會保險基金監督司陳良司長、荷蘭國庫總司副總司長兼金融市場政策司司長Bernard ter Haar先生、荷蘭駐華大使館大使Rudolf Bekink先生、荷蘭中央銀行執行董事Joanne Kellermann女士等。
胡曉義副部長、陳良司長、Bernard ter Haar先生、Joanne Kellermann女士等嘉賓出席會議并做主旨演講,荷蘭Mn Services公司總裁Rodulf Hagendijk、中國人壽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偉、清華大學楊燕綏教授、Nyenrode荷蘭工商管理大學Haico Ebbers教授等就相關熱點問題發言,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何平、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董克用、李珍教授等先后作了總結發言。來自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以及國內外保險、銀行、基金、證券等行業公司的代表等共100余人參加了本次峰會,他們分別就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蔓延、對實體經濟影響不斷顯現、經濟增長下行風險不斷加大的情況下,如何借鑒歐洲各國、荷蘭在這方面的經驗,結合應對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經驗教訓,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對我國養老金保障改革設計理念、制度建設與規范、實踐評價、存在的問題、未來發展等相關問題展開了討論。
胡曉義副部長回顧了改革開放30年,特別是90年代以來,我國養老保障制度建設所取得的巨大進展,提出了按照到2020年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的要求,養老保險在保障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以及保證可持續性等方面還存在的不足;他同時提出,在面對國際金融危機,我國的養老保障制度發展面臨著參保資源減少、征繳難度加大、投資保值困難等方面挑戰的同時,也應當看到社會保險的需求更加旺盛、政府重大決策蘊含著社會保障大發展等方面的機遇。他提出的完善養老保障制度體系的近期重點目標主要包括著手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養老保障體系、實施農民工參加養老保險辦法和全國統一的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全面推進省級統籌、繼續擴大做實個人賬戶試點、積極發展企業年金以及加強養老保險法制建設等方面。
陳良司長認為應該建立養老金征繳、支付、管理、運營機構內部控制制度,加強基礎管理,嚴格行為自律,加強基金監督法制和能力建設,研究基金投資運營的辦法。同時建立監管目標體現,強化事前、事中、事后監督的作用,綜合運用每年布置一些綜合或專項檢查、到下級進行巡查、內部稽核與銀行對賬以及受理公眾來信和電話舉報等監督檢查手段。他認為目前還存在統籌層次低和監管難度大、法律法規缺失和監管力量薄弱、基金運營政策滯后和面臨貶值壓力等方面的挑戰。
Bernard ter Haar先生比較分析了中、歐在人口結構與發展趨勢方面的情況,提出面對金融危機、人口老齡化,應加強“三支柱”建設,即現收現付的公共養老金、企業年金以及自愿的個人年金儲蓄計劃,他認為這有利于將再分配、保險、強制儲蓄以及個人需求等功能分開。
楊燕綏教授認為我國未來的養老金發展趨勢是社會統籌國民化、個人賬戶全民化,強調了企業年金管理個人賬戶的示范作用,并提出了建立職業年金的相關條件。
Joanne Kellermann女士認為安全的養老金體系應包括三個方面,即安全的預防機制、安全的矯正機制以及安全的應急機制,她認為避免循環委托代理、透明度高是荷蘭在這方面的優勢。
Roland van den Brink先生認為好的年金計劃應該包括三個方面:長遠的管理安排、合理的投資回報以及好的風險管理架構,荷蘭的目標是建立適當的覆蓋大多數人尤其是低收入人群的年金。
Haico Ebbers教授認為目前需要解決普遍存在的繳費水平過高、基金收益率水平過低、資產泡沫等問題,而這些需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G20的共同參與。
王偉副總裁認為我國企業年金發展面臨稅收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管理主體相對較多、企業年金市場發展不平衡等諸多問題和挑戰,應進一步強化“三支柱”的職能和發展重點、推動企業年金稅收優惠政策的發展以及推動企業年金規范發展。
(編輯:楊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