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等人考古發現漢代“光祿城”在內蒙古烏拉特后旗境內
時間:2009.10.21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魏堅教授等人,日前經過實地考察,初步確認漢代“光祿城”在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后旗境內。
歷史上著名的軍事防御工程“光祿城”的具體位置,一直是國內外歷史考古學家關注與爭論的內容。此次考察中,魏堅教授及隨行的中國人民大學9位博士生、研究生,初步確認位于漢外長城南線、烏拉特后旗潮格溫都爾鎮西尼烏素嘎查的朝魯庫侖古城遺址為“光祿城”。古城基本呈方形,邊長約400米,保存較好。夯筑的城墻底寬約4米,頂寬約1.5米、最高處達4米。夯層厚10至15厘米,夯層均勻,包含物單純,黃色土夾雜小石子。東墻有一城門,城址中部有一東西向水渠穿過。城址中部發現有泥質繩紋灰陶片、布紋瓦殘片等漢代遺物。
《史記》《漢書》記載,西漢武帝曾遣光祿勛徐自為于五原郡筑城障列亭,成為防御匈奴的重要軍事設施。其中《漢書》中始載徐自為所筑“五原塞外列城”,并稱其為“光祿塞”或“光祿城”。
魏堅教授介紹,本次考察中,他們在烏拉特后旗境內陰山以北發現的漢長城可以確認為“光祿塞”,是漢武帝太初三年(前102年)派徐自為所筑的“塞外列城”。“光祿塞”南線保存較好,除個別地段受雨水沖刷受毀外,絕大部分墻體高度均在1米以上,寬度在2至3米。
(編輯:鄭覓)
編輯:人大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