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正文
          [求是]黃泰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時間:2009.11.18

            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日新月異、闊步前行,在創造了世界發展奇跡的同時,也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這一理論經歷了創立、發展和不斷完善,并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成為指導中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科學理論。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本質

            就其本質規定性而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符合科學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充分反映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第一,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來源于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它的形成過程正是中國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過程。新中國成立初期,主要是學習、研究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以及運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指導中國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的階段。改革開放初期,主要是在經濟理論上撥亂反正,在準確理解《資本論》等經典著作重要論述的基礎上,更深入地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經濟理論。隨著改革發展實踐的不斷推進,我們黨更加重視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經濟理論指導和解釋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同時積極用中國的經驗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第二,弄清楚什么是社會主義,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必須解決的根本問題。對這個問題的探索過程就是對社會主義的理解不斷趨向科學的過程。毛澤東同志在黨的八大上就明確指出,社會主義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會生產的矛盾。鄧小平同志的一個重要理論貢獻就在于解決了“什么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確立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精辟地概括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創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江澤民同志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胡錦濤同志提出科學發展觀等科學理論,對什么是社會主義和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做了進一步的豐富和完善,形成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更加系統而科學的認識。

            就其特殊規定性而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又是中國的,因而被稱為“中國模式”或“中國道路”。把馬克思主義一般原理與中國實際結合起來,是我們黨堅持的一貫原則,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得以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法寶。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確、之所以能夠引領中國發展進步,關鍵在于我們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征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

            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根源就是馬克思所揭示的資本主義私有制同社會化大生產之間的基本矛盾。我國經濟雖受嚴重沖擊,卻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這再次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在本質上的正確性。只要我們堅持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就可以充分發揮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優越性,戰勝困難,贏得挑戰。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主題

            在一個“一窮二白”的發展中大國,如何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趕超發達國家,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自然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可以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始終是以發展為主題的。

            第一,揭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黨的八大明確指出,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集中力量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會生產這個主要矛盾,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作出了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并反復強調,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就是生產力不發達的階段,一定要毫不動搖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黨的十七大再次強調,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們黨在科學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的基礎上,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主題是發展。

            第二,貧窮不是社會主義。鄧小平同志曾明確指出,講社會主義,首先就是要使生產力發展,這是主要的。鄧小平同志所講的發展,實際上包含了三個方面的要求:一是要快發展,只有這樣才能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二是把發展作為一切工作的中心,作為必須堅持不變的一個基本原則;三是把是否有利于生產力發展作為檢驗一切工作成敗得失的根本標準。黨的十五大鮮明地指出: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在于依靠自己的發展。黨的十六大進一步強調“必須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進一步把發展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主題提到了新的高度。

            第三,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總量雖已躍居世界前列,但還遠不是經濟強國。尤其是在資源環境的硬約束下,我國經濟要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就必須從注重數量擴張向注重質量提升轉變。面對發展新階段新任務,科學發展觀應運而生。科學發展觀是用來指導發展的,不能離開發展這個主題。發展首先要抓好經濟發展。但在新階段,經濟發展是好與快的統一,科學發展觀因此賦予發展以新的內涵,即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主題的發展,是科學的發展、和諧的發展、和平的發展和可持續的發展。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體系

            中國作為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用于指導實踐的經濟理論既要反映發展中國家工業化的一般要求,又必須賦予中國特色。新中國成立60年來,世界和中國的發展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就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既帶有隨認識的深化而不斷豐富的特征,又帶有隨發展條件的改變而不斷轉換的特征。

            經濟發展的戰略。新中國成立初期,為盡快建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我國采取了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改革開放以后,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國經濟發展是從不平衡到平衡的歷史過程。在改革開放初期,為盡快擺脫貧窮落后狀態,我國采取不平衡發展戰略,即讓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用先富帶動和幫助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進入新世紀后,一方面是我國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三,另一方面則是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著挑戰,突出表現為城鄉之間和區域之間發展差距不斷擴大,以及由此造成的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這意味著,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已經從總量擴張轉化為結構優化,從而決定了未來一個時期的經濟發展將主要由結構優化來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已全面轉入了平衡發展或統籌發展的新階段。當前,我國面臨的主要任務就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通過統籌兼顧各種利益關系,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經濟發展的資源。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十分重視物質資本的積累,主要依靠投資推動經濟實現了高增長。但我國在人力資本的利用方式上走了彎路,長期實行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分配上搞平均主義,嚴重挫傷了人們的積極性。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一方面通過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發揮每個人的積極性創造了體制條件;另一方面重視人才培養,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把人力資源的價值提到了新的高度。黨的十五大提出以按勞分配為主體,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分配制度,允許和鼓勵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大力鼓勵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黨的十七大把以人為本作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提出經濟發展要由主要依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在知識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人力資本已日益替代物質資本而成為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經濟發展就必須從以物質資本為中心向以人為本的中心轉變。

            經濟發展的動力。從需求因素看,經濟發展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拉動力,即消費、投資、出口。我國經濟是典型的投資拉動型經濟。近年來,出口成為經濟發展的發動機,帶動了我國經濟連續5年兩位數的高速發展,但無論是以投資拉動為主導還是以出口拉動為主導,今后都難以成為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源。這是因為,投資需求是中間需求,它所形成的生產能力及最終產品必須有相應的消費能力。同時,我國作為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只有通過科學發展才能成為世界經濟強國,這就決定了我們不可能長期走出口導向型的發展道路,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嚴重沖擊就證明了這一點。因此,黨的十七大適時提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目的就在于將我國經濟發展轉變為由投資、消費和出口協調拉動。當前,又把擴內需的重點放在擴大國內消費需求上,這表明我國正在加快形成以消費拉動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

            經濟發展的道路。實現工業化是我國現代化別無選擇的歷史任務。毛澤東同志在新中國成立后就強調集中力量實現國家工業化,建立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同志提出分“三步走”的戰略,其中心任務也是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近年來,知識經濟興起,其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就是工業化與信息化或知識化的并行發展。這意味著知識經濟的興起是一場新的“產業革命”,并對傳統的工業化道路提出了根本挑戰。我們黨審時度勢,十六大明確提出了“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即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十七大進一步明確為“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就是要努力形成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和知識經濟協調并存的發展理論和模式。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提出,是我國對發展經濟學的一個重大理論貢獻。

            經濟發展的條件。我國要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閉關鎖國是不可行的。新中國成立后,即使面對西方國家的經濟封鎖,毛澤東同志仍然強調要以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實行改革開放后,隨著國際環境的變化,鄧小平同志把對外開放提升為基本國策,使我國得以大規模地引進國外的資本、技術和管理經驗。當今世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市場對資源的優化配置已突破一國界限而在全球范圍內成為基礎性調節機制,這為我國經濟發展開辟了新的空間。為此,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提出,我國要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現階段,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已經受到了本國資源和市場的明顯制約,而且今后這種制約會趨于強化。為擺脫這種發展困境,我國必須超越已有的開放格局,跳出單純的對外貿易、利用外資等開放理念和模式,站在全球資源和市場的平臺上尋求更大的經濟發展空間。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

            原文鏈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編輯:鄭覓)

          編輯:人大新聞網
          精品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免费播放 | 国产精品麻豆VA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资源网| 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 久久免费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91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午夜久久久伊人| 国产精品成人小电影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无码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无码内射 |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水蜜桃 | 91精品最新国内在线播放| 久久久无码精品人妻一区| 久9这里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毛片一区二区无码|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放毛片| 99精品热线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下载|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激情| 91www永久在线精品果冻传媒|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精品AⅤ无码精品 |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成人影院| 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左线 |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蜜臀| 国产精品熟女福利久久AV| 国产精品模特hd在线| 国产乱子精品免费视观看片|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 久久国产乱子免费精品|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 色婷婷99综合久久久精品| 色花堂国产精品第一页| 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四区|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精品 | 又紧又大又爽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