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等近日共同發布《月度輿情報告》。輿論研究所所長喻國明對《瞭望》新聞周刊表示,8個方面事件容易成為網絡熱點:
一是政府官員違法亂紀行為。近年來,政府的公信力在民眾心中的負面評價有加劇的趨勢,一些地方或部門官員違法亂紀行為一旦曝光,就會馬上成為全國的社會熱點。如周正龍案等。
二是涉及代表強制國家機器的政法系統、城管隊伍。這類事件主要涉及公檢法、城管等政府部門,網上聚焦日益緊張的警民關系和不斷發生的地方極端社會事件,可以看出社會民眾的某種不滿。如早年的劉涌案和近年的“俯臥撐”、“躲貓貓”事件。
三是涉及代表特權和壟斷的政府部門、央企。這類事件涉及和民生密切相關的部門和央企,如“北京站售票”事件、“央視大火”事件、3G頻段分配等話題。
四是衣食住行等全國性的民生問題。這類事件涉及房價過高、費改稅政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個人所得稅改革、醫療體制改革、高考改革等。
五是社會分配不合理、貧富分化。公眾對利益格局的調整和初次分配不合理問題的不適感不斷增強,不滿情緒日益積累,比如國泰君安天價薪酬、高管降薪等。
六是涉及國家利益、民族自豪感。一旦發生危及國家利益和民族自豪感的事件,網民會應激性地作出反應。如家樂福事件、俄炮擊我貨船、南海黃巖島事件等。
七是重要或敏感國家、地區的突發性事件。主要包括美國、法國、德國、英國、巴以等國家和地區,如奧巴馬就職、巴以加沙沖突等。
八是影響力較大的熱點明星的火爆事件,如艷照門、小沈陽爆紅等。
這八方面問題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現實世界中公眾對于貪腐、貧富差距、公權力運行、民生等問題日趨敏感。這些負面情緒日益積累,極容易經由很小的一個事件引發網民的情感共振,形成網絡輿論事件。 據瞭望新聞周刊
(編輯: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