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上午,由中國人民大學漢青經濟與金融高級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梁晶工作室和中信出版《比較》共同主辦的“金融制度的重新設計:聚焦資產泡沫與金融監管”高端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明德堂成功舉辦。陳雨露副校長、財政金融學院院長郭慶旺教授主持論壇。
本次論壇旨在搭建政界、商界和學術界的溝通平臺,通過與會嘉賓的智慧碰撞,為中國未來金融業的監管問題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行為金融學主要創始人、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羅伯特·希勒與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朱民、中央匯金公司總經理謝平、陳雨露副校長和美國康奈爾大學金融學教授黃明就“資產泡沫和金融監管” 展開了高端對話。參會人員包括中國政府經濟金融等重要部門官員、金融機構高管、高校專家學者和高校學生共逾1300人。
論壇分三大板塊,分別為希勒教授的主旨演講環節,邀請嘉賓的點評環節及互動交流環節。
在演講環節,希勒教授闡述了本次金融危機最終的原因——投機性泡沫,講解了相關的經濟理論,并分析了房市、股市和石油市場上出現的泡沫現狀。
他將這種投機性的泡沫比作賭博的沖動,不理智的情感沖動創造并不斷吹大這些泡沫,泡沫的崩潰就導致經濟波動。以房市為例,人們總是擔心土地資源有限,人口同時不斷增長,使房地產市場達到峰值,這使人們心理產生恐慌,從而導致市場下跌。現在房產價格再一次回升,對經濟學家而言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因為數據沒有辦法解釋這種增長。同樣的,在股市中,投資者的狂熱是造成股市高峰的主要原因,這種狂熱和激動主要是由口口相傳的故事來驅動的。希勒一直強調故事的重要性,急劇上升的資產價格導致了狂熱故事的廣為流傳,故事的流傳反過來進一步提升資產價格,因此故事才是經濟發展的真正驅動因素之一。最后,他還向大家講述了信心對經濟的影響,并提出一些應該被做而現在沒有做的事情,包括如何正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等。
點評環節由陳雨露教授主持。陳雨露教授首先指出后危機時代全球經濟體系的變化特點,同時也表示,這次的金融危機進一步凸顯對市場非理性行為管理的重要性,而行為金融學指明了未來的金融學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隨后與會的特邀嘉賓朱民教授、謝平教授和黃明教授分別對希勒教授的演講進行了簡短的評價。在朱民看來,希勒教授是叛逆者、理想主義者,但根本上是一個人文主義者、創造主義者,因為他的行為金融學說動搖了市場經濟的根本。
謝平教授主要就行為金融學如何跟金融監管相結合發表了自己看法。他指出危機過后當局對金融監管規則的修改越來越多的引入了行為金融學的原理。黃明教授明確的指出中國資本市場的監管方跟學術界溝通過少,管理不適。
幾位點評嘉賓的側重角度有所不同,但都認為希勒教授的主張會對未來金融學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緊接著,五位嘉賓就行為金融學如何切入到未來新制度的設計,股票價格到底是否會回復到基本面的水平等問題展開了對話,現場氣氛隨即被推向高潮。
在論壇的最后,五位教授同現場媒體、嘉賓和學生們進行互動交流。在問及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泡沫會在什么時候破裂以及中國應當如何應對時,希勒教授表示他看不清楚房地產泡沫什么時候會結束,但是有一個明確的可能性,房地產價格很快會下降,同時他還指出中國可以吸取日本80年代房地產市場的經驗教訓。在回答漢青研究院同學關于市場因為非理性如何進行重新定義的問題時,朱民教授肯定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行為經濟學為我們提出了一些方法,但是它還未能給我們提供現成的框架。
原文鏈接:“金融制度的重新設計:聚焦資產泡沫與金融監管”高端論壇舉行
(編輯 慧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