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風田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yè)與農村發(fā)展學院教授
清明時節(jié),思親人,憶忠魂,本應淚水漣漣。但看看新聞,你卻發(fā)現(xiàn)到處都是墓地貴過房價的新聞。中國的高房價已讓百姓住不起房子,當上了房奴。墓地這么飛快地增長,到時真是連死都死不起了。諸君看以下新聞標題:長春墓地是房子價格5倍 按最高標準得花近30萬;20年漲10多倍墓價飛漲讓人死不起;殯葬業(yè)巨額利潤高過房地產 公眾直呼“死不起”;“捂盤”炒墓 墓價貴過房價 ;殯葬業(yè)或成“暴利冠軍” 長春墓價是房價5倍;南京20年間墓價飛漲趕超房價 活得起倒死不起? ;骨灰盒比電視機貴”;“活不起,死不起”……
從什么時候起,我國竟然演變成讓人死不起的社會了?而且已連續(xù)數(shù)年一直都是這個樣子?這一切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造成的呢?怎么才能讓百姓身后為安?
高昂的費用引起中國普遍百姓的強烈不滿,也解釋了為何殯葬業(yè)在2003年率先進入年度十大“暴利行業(yè)”排行榜,此后一直榜上有名。據八寶山公墓銷售辦公室一名官員說,要想在八寶山得到一小塊墓穴必須排隊等候,因為所有的墓穴現(xiàn)在都已經“銷售一空“。在辦公室外面,一排排灰色的墓碑周圍擺放著鮮艷的清明節(jié)紙花,那些幸運地在多年前就買下墓地的人前來為故去的親友掃墓。那時候,墓地價格只是現(xiàn)在的很小一部分。
“天價墓地”都是壟斷惹的禍,政府部門應該退出殯葬業(yè)。
是什么原因導致“天價墓地”的出現(xiàn)? 都是行業(yè)壟斷惹的禍。我國不少地方殯儀館和民政部門長期以來職能不分,有些地方的殯儀館由當?shù)氐拿裾诸I導兼任,相當數(shù)量的地方民政部門將準入審批權變成了經營獨占權,造成的格局儼然是“只此一家,別無分店”。本來殯葬行業(yè)應該是商業(yè)行為,但實質上目前各地的殯儀館又是壟斷經營,壟斷高價就在所難免了。
殯葬業(yè)不是自然壟斷,高額利潤都是源于行政壟斷,民政部門應該放開市場準入,引入競爭機制,使壟斷暴利降下來。
近幾年在社會各界的呼吁打破殯葬壟斷的輿論壓力下,一些地方的民間資本開始進入殯葬業(yè),這些資本沒有帶來競爭卻迅速與虎合謀,與國有壟斷機構形成聯(lián)盟,使殯葬業(yè)費用不降反升。而政府部門該退出的不退出,該管的都不管,該降的都不降,讓本來具有公益性的殯葬一步步變成了暴利行業(yè)。這個巨大的利益也政府相關部門的一棵搖錢樹,那能那么多退的?必須強制性地讓民政部門退出,讓行業(yè)有更多的進入者,才能打破目前的變相壟斷所帶來的高價局面。
殯葬業(yè)存在很強的政府管制,能夠進入到這個行業(yè)的很少,即使個別進入了,也成了寡頭競爭,價格還是降不下來。殯葬行業(yè)的高收費是行政性壟斷的結果。因為殯葬業(yè)屬于公益性服務,價格就應該免費或者極低太對,不能以盈利為目的,政府可以進行補貼。如果把殯葬業(yè)當成盈利行業(yè),那就應該完成放開市場,讓企業(yè)自由競爭來降低價格。目前是又放又不放,讓政府放時它講這是公益性行業(yè),不讓它收費時它又講這是產業(yè)需要贏利。反正是說來說去這么好一塊大肥肉,政府部門怎么能夠舍得放。我們來看一看該行業(yè)最高主管部門是怎么為行業(yè)暴利辯解的:
殯葬最高行業(yè)主管部門暴利是不存在的,出高價是周瑜打黃蓋,是活該,沒戲了。
殯葬業(yè)的暴利普通民眾已怨聲載道,但行業(yè)最高主管可不這樣看。據南方周末網絡專稿報道,中國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在接受中國政府網和民政部網站聯(lián)合專訪回應“殯葬暴利”有理,該部長認為“殯葬中運尸、存放、火化、骨灰寄存等屬于基本殯葬服務,是政府定價的,據我們了解,各地殯儀館基本上是虧本經營,虧損部分依靠其它服務收入彌補”。所以要讓市場放開的其他服務項目,如骨灰盒、公墓等價格貴貴的,好彌補虧損。
另外該部長還有一驚人觀點類似“活該說”:其一是殯葬消費具有精神消費的特征,親人死了,我要花多少錢,進到喪葬用品店里問什么骨灰盒最貴,他認為多花錢才能寄托對親人的哀思,這個時候他就不計成本,也不問價值,只要消費了,就對得起已故親人了。給商家謀取利潤以可乘之機,價格長得高高的;其二是人們往往具有攀比、從眾心理,覺得人家辦了,自己不大操大辦,怕親人說,怕別人說,覺得不孝順,這樣也加重了群眾的負擔,還助長了殯葬市場價格高的問題。
我不否認該部長講的有這么一類人,但對于那些沒錢的,燒不起錢的如何辦?就別讓死了?
原來民政部部長都覺得這個很正常,以后想解決殯葬暴利,讓人死不起問題,看來難了。除非該部長某一天不干了,換了一個能夠體察民情的,否則鬧了半天,都不是活該嗎!
政府部門如果認為是公益性的就應該不收費,如果認為是贏利行業(yè)就應該退出,讓市場自由競爭,政府應該把重點放在“經濟公墓”建設上。
喪葬服務具有公益性,高價殯葬亟須“平民化”。政府應該從贏利性的殯葬業(yè)中退出,把精力放在讓老百姓能夠死得起的“經濟公墓建設上”,建設一批普通群眾消費得起的“經濟適用墓地”。
政府還應該重點打擊那些擾亂市場者,對那些將墓地當作變相投資,為“炒墓”推波助瀾的炒作者要狠狠地打。政府部門要對一些收費混亂、收費過高的問題進行專題研究,對殯葬價格進行做出限制性規(guī)定,讓老百姓真正能“死得起”,入土為安。
原文鏈接:http://finance.ifeng.com/opinion/fhzl/20100406/2011635.shtml
(編輯:於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