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時,很多父母愿意給孩子講做人做事的“大道理”,希望他們在人生旅途中少走彎路。但是孩子常常認為這是嘮叨,引起對家長的逆反心理。那么大道理是不是要講,怎樣才能讓孩子明白大道理?4月10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張征受邀登上“燕趙講壇”,為市民講解“怎樣給孩子講大道理”,記者就此對其進行了專訪。
不懂“大道理”的孩子不能順利成人
大道理是人類經驗、教訓和智慧的結晶,是人生成長的道德基礎和聰明才智基礎,是維系人類社會穩定運行和向前發展的基本理念。張征教授認為,父母必須給孩子講大道理,不教大道理,孩子以后的路就很窄,不能順利長大成人。
“現在的孩子都崇尚流行的東西,什么吸引他們,就學什么比較多,但是我們大人不能根據孩子的興趣實施教育。”張教授解釋說,因為流行的東西都是很短暫的,變化很快,是靠不住的。而大道理都是永恒的東西,不僅可以成為孩子安身立命的根本,更是維系人類社會穩定運行和向前發展的基本理念,所以教給孩子有用的大道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張教授提醒說,教孩子學會一種或多種本事是重要的,但孩子在成才的過程中一定要先成人。現在的教育,太注重孩子的“本事”,看考試成績,看英語、鋼琴、繪畫考到幾級,但人是否誠實,是否有愛心,是否知道頑強進取,以及基本的是非判斷能力等這些“大道理”則容易被忽視。張教授舉例說,有古話叫“富不過三代”,就是因為后代不懂基本的大道理,不懂勞動,認為有錢了就可以享受。勞動是人最基本的要素,沒有勞動就不成人,不勞動,擁有的財富會毀滅一個人。
那些“大道理”是需要經常給孩子們講的
張教授把需要給孩子講的大道理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為人之道”——愛家庭,孝敬父母。張教授介紹說,報答父母養育之恩是人最基本的要求,愛父母、孝敬父母的人,大家對他就會很放心,因為他對父母好,對別人也會比較好。如果一個人連父母都不要,別人也會對他敬而遠之。
第二層次是“愛人之道”——在人與社會方面,要有愛心,要愛別人,對人友善。張教授解釋說:“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夠持續5000年,就是因為我們明禮誠信,我們會愛別人,能在別人困難時伸出援助之手。”
第三個層次是“愛祖國”——不僅要愛家,還要愛國,無國就沒有家。張教授說,最近發生的山西王家嶺礦難,救人時電視直播,全國的人都在看,都在關注每一個人被救出。這體現出一個國就是一個家,哪里有難就幫哪,我們大家共同活得更好,彰顯大道理。在國外,不愛國是不受尊重的,如果一個人出國,只說自己國家不好,不想著回去建設國家,在外國人看來是不可靠的。教給孩子愛國家、有理想,才是給孩子留下的最好的東西。
怎樣給孩子講“大道理”
大道理難講,因為大道理都是理論,從概念到概念,在孩子看來很教條、很空洞。講道理是一種思想灌輸,很多孩子會產生逆反心理,越說越不聽。“道理、道理加道理,特別容易讓孩子厭煩。”張教授說,“尤其是家長、老師在講道理時,總愛表白目的,說‘這是為你好’。孩子從小到大,聽到‘為你好’三個字就會厭煩”。
那么大道理到底該怎么講呢?張征教授首先提出一個概念——“二度思維”。就是自己明白的道理,自己知道好的東西,講給孩子時,要在理解孩子的基礎上用孩子的思維再思考一遍,想想怎么能讓孩子明白。張征教授建議,父母要做孩子的“好大廚”。一個人的欲望和口味,不等于一個人的需求。孩子特別愛喝可樂,但是可樂不是他身體成長需求的。大道理孩子們太需要了,但是不適合孩子們的口味。我們要做的是讓孩子們的口味和需求統一起來,做個精神教育的好大廚,想辦法把大道理做成孩子樂意接受的美味,吃下去、消化掉。
進行“二度思維”必須先要了解孩子,最重要的要學會和孩子聊天,聽他講什么,熟悉他的語言,根據他們的角度進行“二度思維”。張征教授說,每一個人認識事物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必須先有感性,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摔了跟頭知道疼,下次才會避開路上的坑。家長都希望孩子看到前人摔的跟頭,吸取經驗,但這是很不容易的,就要利用“二度思維”,從感性切入,到理性上升。
張征教授介紹,給孩子講“大道理”,最常用到的一種具體方法是講故事。家長一定要學會講故事,大道理從小故事中體現。給孩子講“大道理”時不能一上來就說理,要先講事,最好是具有典型性的、能說明問題的,對孩子具有啟發性,能感悟到道理的。講故事的時候,能用上對比的故事、正反例故事的最好。
好的例子從哪來?張征教授說,一個來源是圖書,要勤逛書店;另一個來源是從新聞中來,新聞故事是非常好的例子。另外還有自己接觸到的真實事例,都要給孩子留著,讓孩子看這些東西。
第二種方法是讓孩子體驗大道理。張征教授告誡家長們,大道理是需要孩子體驗出來的。現在的家長過于包辦,這很危險,要讓孩子多體驗,盡管這很累。教育大家陶行知說過,讓孩子“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家長們不要怕孩子累,哪怕家長在一邊進行指導,也要讓孩子自己完成。
家長言傳身教和善于夸獎也是幫助孩子懂得大道理的好辦法。張征教授講到,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教孩子的一些理念,家長不實行的時候,孩子是非常受打擊的。另外,孩子在懂得大道理、在踐行大道理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地去夸獎孩子。“家長和教師都是孩子非常敬重、非常看重的人,所以家長不要放棄任何一次表揚的機會,要非常在意地表揚孩子。”張征教授說,“夸獎時,最好還要表達出自己對孩子的希望,這時候的希望特別有激勵作用。”
原文鏈接:http://www.he.xinhuanet.com/news/2010-04/11/content_19484223.htm
(編輯:於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