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之聲網]徐慶平:書畫藝術推進海峽兩岸相互了解
時間:2010.04.19
4月13日上午,紀念徐悲鴻誕辰115周年當代中國畫名家邀請展在無錫博物院舉行,展出了30幅大師真跡。徐悲鴻之子、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院長的徐慶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特別談到了近年海峽兩岸書畫藝術的交流,他認為,書畫藝術是推進兩岸相互了解的最佳方式。
徐悲鴻是中國杰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亦是無錫名人的杰出代表,這次展出的30幅大師真跡,集中展現了大師在各個時期、不同繪畫類別上的藝術造詣。其中,徐悲鴻在1936年創作的作品《船夫》,寬141厘米、長364厘米,是國家一級文物。
參觀過程中,我們采訪了徐悲鴻之子、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院長的徐慶平,他介紹,近年來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與臺灣輔仁大學、臺灣藝術大學、臺中藝術家協會等單位的交流越來越熱絡。同時,對于記者問到溫家寶總理在今年兩會答記者問時提及《富春山居圖》兩岸各擁有一半的問題時,徐慶平說,他對于未來合并展出,充滿信心。
另外,他還特別指出,海峽兩岸在書畫藝術上一脈相承,而書畫正是溝通心靈最好的方式。
原文鏈接:徐慶平:書畫藝術推進海峽兩岸相互了解
(編輯 安娜)
編輯:人大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