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天津5月20日電 (朱虹、郝悅)中國人民大學土地政策與制度研究中心與天津市東麗區委聯合舉辦的“中國城鎮化與土地問題研討會”暨《一樣的土地 不一樣的生活》新書發布會19日下午在北京香山飯店召開。來自國家國土資源部、發改委以及各高校的相關專家學者就中國的城鎮化發展和土地利用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研討會由中國人民大學土地政策與制度研究中心主任葉劍平教授主持。
葉劍平指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科學發展,重要的一點就是改變過去的城鎮化模式,在現有的資源、環境條件約束下,充分利用市場手段,從城鎮化的核心問題和核心價值出發,探索一條適合國情和區域特點的城鎮化道路。
據介紹,改革開放初期,城鎮化是自下而上的——以廣東、江浙沿海一帶的城鎮化為代表,“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結果是一種無序的城鎮化;改革開發后期,以行政力量推動的城鎮化是自上而下的,但帶來的后果是城市攤大餅式的發展,資源耗竭,環境惡化,城鄉差距不斷加大。中國未來的城鎮化道路應當是多元化的,既有政府自上而下的規劃引導,又有農村集體自下而上的自主發展,政府、企業、農民/集體和社會力量各司其職,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使人、土地、資本流動起來,提高城鎮化的效率,同時實現城鄉統籌發展,達到社會公平、效率的總目標。
在研討會上,天津東麗區委書記張有會介紹了華明示范鎮宅基地換房模式取得成功經驗,并發布了城鎮化建設的課題成果《一樣的土地,不一樣的生活》一書。“華明有四個收獲,一個是農民的就業和增收問題,第二個是經濟發展置換了新的空間,第三個收獲是老百姓很滿意,第四個是推動經濟集約發展,它已經超過宅基地換房本身的意義。”張有會介紹,策劃這本書就是希望通過華明鎮的土地綜合整治來解決農民生存和發展問題。
據了解,天津市東麗區為破解城鎮化難題,與中國人民大學土地政策與制度研究中心合作,把天津市東麗區實施“宅基地換房”建設示范小城鎮的實踐作為研究課題,通過深入研究分析,形成了課題成果——《一樣的土地 不一樣的生活》,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一樣的土地 不一樣的生活》以城鎮化面臨的困境與問題為切入點,以土地要素為著力點,探討城鎮化應遵循的價值內涵,并以天津市東麗區華明鎮實施的“宅基地換房”為案例進行剖析,提出了以土地綜合整治為平臺實施城鄉統籌建設的城鎮化道路,在“一樣的土地”上實現“不一樣的生活”。
談起中國城鎮化道路與土地政策,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總規劃師胡存智表示,首先必須加快城鎮化發展。當今中國沒有城鎮化的發展是不可持續的發展,工業化的發展要求城鎮化發展相匹配、土地資源的壓力要求盡快城鎮化,要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但目前存在一些問題,如建設用地比例過高,危機可持續發展能力——我們未達到后工業化時代,但已提前預支了那個時代的土地資源。第二,以大城市為核心,帶動小城鎮發展。要以城市圈為整體,以大城市為中心,帶動周邊小城鎮發展建設,形成大中小城鎮在都市圈內協調發展的新格局。第三,我國城鎮背景下,城鄉統籌的土地政策要走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新路,要隨之創新。采取“總量控制和規模導向”、“空間引導和布局優化”“綜合整治和再利用”、掛鉤周轉、土地流轉等政策,推動城鎮化發展。
原文鏈接: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11652574.html
(編輯: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