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財經 5月21日訊 2010中瑞創新論壇今日在北京開幕,網易財經對論壇進行獨家全程視頻直播。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教授在會上表示,應充分重視人文社會科學的創新重要性。
紀寶成表示,人文社會科學對科學創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文社會科學是一種知識體系,也是價值體系。是人類世界觀、價值觀的理論認識。是對社會發展、社會運行和社會管理認識和實踐的科學。人文社會科學能夠給科技創新提供價值導向,轉化為資產保障和精神支持。
以下是紀寶成的發言實錄: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今天能夠出席論壇。我演講的題目是“充分重視人文社會科學的創新重要性”。人文社會科學對科學創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文社會科學是一種知識體系,也是價值體系。是人類世界觀、價值觀的理論認識。是對社會發展、社會運行和社會管理認識和實踐的科學。人文社會科學能夠給科技創新提供價值導向,轉化為資產保障和精神支持。
第一:人文社會科學為科技創新提供正確的導向。科學技術是雙刃劍,即能造福人類、改善人類的生存狀況,也可能給人帶來危害甚至災難。現在科學進步開創了很多難以想象的新領域,科學技術應用于自然和社會的時候有可能危害人類自身。工藝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污染和環境、資源的破壞。轉基因、克隆等生物技術帶來了損失人健康的問題,這些靠科學本身不能解決。愛因斯坦說過科學雖然偉大,但只能回答世界是什么的問題,要想保證科技創新和運用的正確方向,使科技創新服務于全人類的長遠利益,服務于世界和平發展,必須重視人文社會科學的價值判斷、價值導向,建立并完善高尚的科技理論和負責任的創新道路。
第二:人文科學為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生產力提供社會支撐。我曾經在香港產業區看到一句話“科學不等于技術、技術不等于產品、產品不等于市場、市場不等于效應”。這個話形象說明了從科學創新成果轉化為社會生產力、轉化為社會財富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這個過程中人文社會科學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從科學到技術、從技術到產品,從產品到市場,從市場到效益的過程就是生產過程,包括如何配置資源、誰生產、什么時間生產、為誰生產、生產多少、如何銷售、利潤如何分配等諸多方面。每一步人文科學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第三,人文社會科學能夠為科技創新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科技創新是一種組織行為和社會行為。需要有力的環境和社會氛圍。這個環境和氛圍的營造也是人類社會、人文社會科學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人文社會科學通過自身的理論創新、觀念創新不斷培育制度創新和文化創新,進而為科技創新提供有效的指導和保障。要建立并完善科技創新的機制,主要是政府、企業、大學等職責定位,科技資源的配置,科技創新成果和科技工作者的評價機制等等。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創新的社會體系,包括完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促進科技創新成果同七大社會機制有利結合,注重激勵創新產、學、研機制。要發展創新文化、營造創新社會氛圍,這是非常重要的環境。包括創造創造型思維和批判型思維的系統,提倡敢于創造、敢冒風險,兼容并進,善于學習、勇于競爭。形成全社會的創造。
第四,人文社會科學能夠為科技創新的主體提供精神支持。要進行科技創新必須要掌握必備的人文知識,具備一定的人文科學素質。人文科學會使創新主體為創新道德品質等方面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持。如果沒有堅韌不拔持之以恒的毅力,如果沒有追求真理的精神,諾貝爾很難發明炸藥。人文社會科學發揮作用一般不是直接的、立竿見影的,而是間接的。我呼吁全世界都應該重視人文科學社會的發展和繁榮,充分發揮人文社會科學在建設創新型社會中的重要作用。使之服務于人類社會的長遠利益。
謝謝!
原文鏈接:http://money.163.com/10/0521/11/67718MAL00254DC5.html
(編輯: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