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正文
          [科學時報]紀寶成暢談高校實現科學發展、特色發展的新途徑
          時間:2010.06.01

            5月4日,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應邀在南京財經大學作題為《高等教育科學發展、特色發展》的報告,暢談我國高等教育科學發展、特色發展的新途徑。

            紀寶成認為,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在堅持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礎上,更加突出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科學發展。最近的十多年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最迅猛的時期,大多數高校都已完成了外延式發展,開始轉向以提高內涵為主的發展階段。

            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為核心,就要實現高等教育全面和諧的發展,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近年來,中央領導多次指出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質量,這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出的大政方針。以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為核心,做強我國高等教育,要從宏觀入手、微觀發力。

            在紀寶成看來,各高校是實現我國高等教育科學發展的微觀層面,在這個層面的工作上,要從把握方向、科學定位、內涵提升、特色發展、統籌發展5個方面入手。

            牢牢把握辦學方向

            紀寶成認為,在把握方向上,高校首先要牢牢把握住自己的辦學方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高等教育界在社會的影響下,對這個問題處理得不夠好,教育產業化、市場化傾向給相當多的高校帶來了不良影響,特別是辦學方向出現了問題。

            一些地方政府官員一味追求高校對GDP的貢獻,只注重高校的社會服務功能,這種急功近利的思想讓有的高校在大學的功能定位上也出現了偏差,不能正確處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三大功能,出現角色定位錯位。

            “大學的本質重在人才培養,不注重人才培養的學校就不能稱之為大學,最多只能算作企業的研發部、政府的研究院。高校最重要的責任是向社會提供人才支持、智力支持,不能僅憑對GDP的貢獻來衡量其是否有作為。”紀寶成說。

            其次,高校必須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要警惕“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社會主義失敗論”的影響,抵制社會上存在的將馬克思主義理論邊緣化,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歪曲為“中國特色資本主義”的圖謀和影響,大力倡導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這一中國化的當代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來指導高校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第三,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方向。以人為本第一個層面的含義應該是立足于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國家、民族的長遠利益,心懷人民,辦人民需要的大學,這是以人為本的根本表現。同時,堅持以人為本還必須做到教學以學生為本,學術以教師為本,工作以教職員工為本。這兩個層面都是以人為本的重要內容,但現在有些高校有強調后者忽視前者的傾向,方向把握得不夠明確。

            科學定位要保持清醒

            紀寶成認為,科學定位是高??茖W發展戰略中的基本問題,定位不準,辦學就會出問題。當然,學校定位并非一定終身,隨著時代的發展,學校自身條件的完善,學校定位肯定會不斷變化。

            科學定位切忌貪大求全,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有先為有后為,不是平均用力、四面出擊,世界上還沒有一所大學能夠做到每個學科都是一流。在學科門類和辦學規模上,高校要抵得住各種誘惑,做到“心要熱,頭要冷,步要穩”。

            在學校定位問題上,高校的領導者要進行科學論證,保持清醒的頭腦,不為一時一地的外界壓力所動,尤其是來自領導的壓力。最近,歐盟教育部部長訪問中國人民大學時就曾指出,把大學進行綜合排名是對大學不負責任的一種做法,這樣做明顯壓制了人文科學和基礎學科。

            “不能因為排名問題就改變學校的特色??茖W定位,排除誘惑,貴在堅持。”紀寶成說。

          內涵建設以學科為龍頭

          紀寶成認為內涵提升的核心是抓住學科建設這個龍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學科建設是綱,綱舉才能目張。在這一方面,中國人民大學形成了主干文科、精干理工科的學科體系,樹立了基地意識、一流意識、特色意識等3個意識,努力做到鞏固優勢學科、發展應用學科、扶持基礎學科和新興交叉學科。

          學校在學科建設上要整體發展、重點突破、強化優勢;在意識上要做到居安思危,居危思危,自警自檢,自強不息。學科建設必須注重學科人才隊伍建設,通過引進與培養相結合,保持合理的學科梯隊結構,避免學科老化現象,這樣才能長久地保持學科優勢。在教師管理方面,要建立正向與負向的激勵機制、考核評價機制,以應對社會的浮躁風氣對教師隊伍的沖擊。

            學科建設還要抓科研。對于絕大多數的研究領域,不搞科研就不能算是合格的教師。學校要采取措施,積極鼓勵教師主動參與到學術研究中去。同時要堅決抵制學術不良現象,如學術腐敗、學術不端、學術庸俗化、學術消極等。

            此外,學校的硬件條件也要跟上,要集中解決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實驗室建設等方面的問題,防止學科建設“空心化”。

            內涵提升還應該包括學風、校風建設,營造充滿志氣、朝氣、銳氣的校風;追求學術自由、百花奇放、百家爭鳴的學風;“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校園環境;一種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道德風尚。

            特色代表高校核心競爭力

            紀寶成所理解的大學辦學特色是指一個學校持久、穩定而又為社會所公認的,在辦學方式、辦學途徑、辦學風格、學校氣質等方面顯現出來的與眾不同的特征。

            特色是高校核心競爭力的主導因素。一方面,特色是核心競爭力形成的重要基礎;另一方面,特色又是核心競爭力形成與發展的結果。確立和實踐特色發展戰略,走特色強校之路,應當成為大學發展的本質追求和必然選擇。

            影響高等學校辦學特色的因素包括學科特色;服務領域與服務對象特色;歷史與傳統文化、辦學理念與校風學風特色等。

            學科特色是高校最基本的特色,社會普遍認為中國人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很強,這就是它的學科特色。學校的服務半徑與服務對象,也會對學校特色產生影響,全國性、部門性或地方性大學,他們在這方面一定會有所區別。

            此外,高校還要有具有自身特點的校園文化。“我經常對學生講,要尊敬每一個人,但不迷信任何人,這才是創新性的人才。大學要有創新型的文化,否則培養不出創新型的人才。”紀寶成說。

            實現統籌發展

            紀寶成認為,大學只有堅持統籌協調,才能實現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

            首先,要統籌協調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廣義的穩定,除了校園的維穩外,更包括了學科的穩定發展、辦學水平的穩步提高、穩定的教學科研環境等。要消除目前高校中不同程度存在的“商業氣氛”,努力堅持學術本位,堅守大學培養人才、發展學術的崇高使命,守護大學崇尚學術、追求真理的崇高精神,讓老師和學生靜下心來進行研究和學習,營造寧靜校園,一心一意辦教育。

            其次,要統籌協調好學校內部的各種關系,如教學、科研、管理的關系;各學科之間的關系;教師、管理干部、后勤隊伍之間的關系;離退休人員與在崗職工之間的關系。

            同時,還要處理好校內與校外的關系,特別是學校與政府的關系。在現行體制下,沒有行政地位作支撐,學校辦事就會有很多困難。有人提出高校應該“去行政化”,在目前條件下,做到這一點很難。

            高等教育要實現科學發展、特色發展,關鍵在高校領導者,同時也離不開廣大教職工的奮斗和努力。清醒、團結、積極工作的領導班子對實現高??茖W發展、特色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廣大教職工的勤奮工作是實現高校科學發展、特色發展的基石,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原文鏈接:紀寶成暢談高校實現科學發展、特色發展的新途徑

           ?。ň庉嫞喊材龋?/p>

          編輯:人大新聞網
          精品久久久久久蜜臂a∨|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网站公司|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麻豆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 婷婷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2021国产精品自在拍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AV| 2021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毛片真精品 | 老色鬼在线精品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PP|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不卡| 精品国内在视频线2019| 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 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蜜芽|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 在线精品自拍亚洲第一区|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 亚洲精品少妇30p| aaa级精品久久久国产片|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四虎久久无码一级 | 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成人国产精品2021|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AV海量| 99久久精品免费精品国产| 国产女主播精品大秀系列|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第一页| 国产午夜久久精品|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久久精品极品盛宴观看| 69国产成人精品视频软件| 久久国产精品系列|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免费下载|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片|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