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4日電 由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和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聯合主辦的“第二屆殘疾人權益保障國際研討會”4日在北京舉行。
中外學者圍繞殘疾人政策與法律體系、殘疾人教育制度、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殘疾人社會服務四個主題依次展開探討。
與會專家學者認為,依法保障殘疾人權益是各國政府的職責,也是社會的應盡義務。聯合國制定了《殘疾人權利公約》、世界各國先后制定了保障殘疾人權益的立法和政策,有效地促進了殘疾人狀況的改善。
中國高度重視殘疾人事業發展和殘疾人權益保障,先后制定了《殘疾人保障法》、《殘疾人教育條例》、《殘疾人就業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正在制定無障礙條例、殘疾預防與殘疾人康復條例,積極保障殘疾人的康復、教育、就業、文化體育、無障礙等權利的享有和實現,加強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陸士楨說,目前,中國殘疾兒童教育福利事業還面臨諸多問題。一是在法律法規方面,殘疾人教育法律法規不完備、執法不到位, 相關法律和管理條例得不到貫徹落實,導致殘疾兒童受教育權沒有得到充分保障。二是經費方面,殘疾兒童教育經費投入不足。中國殘疾人教育經費的主要來源是國家財政預算總支出撥給教育部門的教育經費。教育經費有限,在分配上又是重城市、輕農村,重普教、輕特教,用于殘疾人教育的經費得不到保證。三是區域差異問題。首先是城鄉差異問題,貧困殘疾人生活十分艱苦,尤其在農村。有統計表明,農村兒童患殘疾的比例要高于城市,如智力殘疾。其次是東西部差異問題,其中地域自然環境的差異表現突出,西部地區頻頻的自然災害給兒童帶來了種種的不幸,也導致了殘疾兒童的新增,進一步惡化了貧困現象。
她認為,未來中國殘疾兒童福利事業面臨著巨大的發展任務。殘疾兒童是兒童中的弱勢群體,殘疾兒童的救助涉及衛生、民政、公安、計劃生育、教育、殘聯等相關部門。國家和政府的干預,建立完善的殘疾兒童教育福利制度,是保障殘疾兒童和普通兒童一樣享有最基本的生存發展權利的根本。依據現實狀況和未來的發展趨勢,中國殘疾兒童教育福利事業應在教育福利政策和社會管理機制兩個方面予以加強。
與會專家還就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的履行、中國保障殘疾人權益法律法規的完善、中國殘疾人教育制度的改革創新、中國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的健全、中國殘疾人社會服務的提升等提出了相關建議。
原文鏈接:人民大學與哈佛學者探討殘疾人權益保障問題
(編輯: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