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第15屆(2011年度)中國資本市場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逸夫會議中心召開。本次論壇的主題為“中國創業板市場:成長與風險”。 全國人大常委會前副委員長成思危,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中國政法大學資本中心主任劉紀鵬等官員和經濟學家均出席了本次論壇,并就大家關心的中國創業板的形勢和發展發表了自己看法。
成思危:上市公司高管出逃兩大原因 創業板規模還需擴大
全國人大常委會前副委員長成思危表示,從短期來看上市公司效益是取決于他的財務績效,但從長期來看一個上市公司最后質量是取決于他的公司治理。公司治理對于創業板上市公司,應該給予更多的重視。 上市公司一定要遵守誠信原則,我覺得誠信是最重要的,如果再擴大一點,就是對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應當有明確要求。我們國內一些主板市場出現問題,有不少是跟公司治理有關,包括最近國美的事情。對公司治理的評價非常重要,從短期來看上市公司效益是取決于他的財務績效,但從長期來看一個上市公司最后質量是取決于他的公司治理。對于前段時間出現的創業板上市公司高管出逃現象,我認為很重要一點就是高管本身責任心,和他道德素質有關。第二個就說明這些高管對企業沒有充分的信心,也就是說他認為這個企業位置已經高了,將來可能不行,所以他趕快變現走人,辭職走人。當然也不排除高管和董事長,大股東之間有沖突。反正不管怎么說,高管辭職現象或者叫出逃現象不是一個好現象,也不是一個上市公司繁榮的現象。
從創業板的結構來說,絕大部分企業應該是真正的創新企業,如果拿這個標準來衡量我們現在上市的創業板企業,我覺得恐怕有些企業還達不到這樣一個標準。那么,從規模來說,應該是158家而香港創業板上市127家,還沒有我們發展的快。但是從中國這樣一個資本市場,這樣一個規模來看,158家還是少的。我認為創業板應該是400家,問題就是我們不能去湊合這樣400家,要嚴格的一家一家審核,一家一家的上市。所以,我就說規模還要達到一定的規模,這個恐怕也是必要的。
尚福林:推進資源配置 加強市場約束機制
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表示,日后要建立適應創業板特點,便捷、高效的融資機制,積極探索創業板公司退市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優勝劣汰的功能。
首先,創業板推出一年多來,市場建設和功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推出創業板是黨中央國務院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做出的一項重要決策。
一是強化創業板市場導向,積極發揮經濟服務功能。二是健全創業板規則體系,構建創業板監管機制。三是加大創業板風險提示力度,促進投資者理性參與。四是強化創業板持續監管,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截止2010年12月底,共有153家企業在創業板掛牌上市。到1月7日一共達到158家。到2010年年底,已經上市的企業一共籌資是1167.50億元,總市值是7365億元,累計成交金額是1.75萬億元,已經有1779萬戶投資者開了創業板帳戶。機構投資者持有創業板市值33.07%,一年多來創業板支持戰略型新興產業和成長性創業企業的發展完善金融支持科技發展的機制,帶動社會投資等方面的作用不斷發揮。積極效應日漸顯現,截止12月底創業板當中高新技術產業139家,占比超過90%。2010年前三季度創業板公司的營業收入同比平均增長36.49%,利潤同比平均增長26.93%。
第二個問題是不斷深化對創業板重大作用的認識,用改革的方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
第一,推進創業板建設,是我國資本市場重大創新。在探索符合國情、市情發展道路上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第二,推進創業板建設,完善了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推出創業板不僅僅是建立一個板塊,更重要的是形成一套以市場化的手段促進高科技企業加快發展的創新機制。不過現在咱們這些高風險投資基金不是往前面走,是看著這個企業可能快上市才去想辦法投資,這里面確實是一個問題。這里面也有一個資源配置問題,隨著高風險投資基金越來越多,發展程度越來越高,會逐步逐步往前延伸。因為那些馬上要上市的企業畢竟是少數,高風險投資少還有這個條件,他可以找那些馬上要上市企業。高風險投資基金越來越多以后,不可能都去找這些企業,沒有這么多企業,市場會逼著他資源往前面配置。
此外創業板推出也有利的促進了風險投資,股權基金等民間資本向高科技企業積聚,帶動了社會創業和就業。創業板對民間投資效應日益顯現,創業企業與資本市場良性互動格局正在形成。
第三,推進創業板建設,符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在1月7日發行的創業板5支股票當中,有1支一上市就跌破發行價。這說明什么呢?說明我們市場約束機制在逐步加強,并不是你以什么樣的價格發出去市場都接受,我覺得這件事是好事,說明我們市場自身的約束機制在逐步的發揮作用。那么,對于抑制創業板所謂三高這都有積極作用。
總體來看,創業板在我國是一個新生事物,對創業板的特點和規律認識還需要進一步深化,市場的發育和功能的發揮有待實踐積累,需要我們客觀分析和正確認識創業板的特點和風險規律。
第三個問題推動創業板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幾點思路。一是強化創業板市場定位,以更大的力度支持自主創新和戰略型新興產業發展。二是健全創業板市場制度規則,促進創業板公司持續發展。三是完善市場內在的約束機制,進一步推動中介機構歸位盡責。四是繼續加大監管力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紀寶成:避免創業板淪為特權投資者賺錢工具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表示,宏觀上看,中國創業板市場有助于優化資本市場結構,提高直接的融資比重,促進我國經濟轉型,落實國家自主創新戰略,促生了中國創業板市場,可謂承載著時代的重任。在過去一年中國資本市場中,領一時之風騷。
但是,創業板市場能否成為支撐未來幾年,乃至未來幾十年中國經濟高速成長一個金融杠桿,仍然需要大家來共同研究。解決創業板市場發展中很多理論和實物上的課題,比如如何吸取和借鑒國際市場經驗和教訓,使中國創業板市場迅速成長為全球創業板市場的一員,避免重蹈覆轍。如何使中國創業板市場,實現完善創新性中小企業融資鏈條,加快科技成果產業發展,從而真正落實國家自主創新戰略,而不是淪落為超級富豪,或者特權投資者賺錢的工具。
吳曉求:中國創業板存在的九大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認為,中國創業板一年來運行應該給予積極正面評價,但同時有這么9個問題需要我們思考。
第一個就是尋租股東突擊入股現象還是比較嚴重,我創造了一個字就是尋租股東,它的意思就是基本上不參加企業成長的一個風險承擔過程,目的非常強烈直接崛起高額資本回報,這個薪酬股東出現嚴重破壞了這個市場的公平原則,嚴重損害了資本價值的核心價值理念,帶來了財富的基本準則。
第二是券商直投與上市保薦人制度利益關聯現象比較嚴重,這個制度正在調整,好象最近正在研究,因為損害了公正性。
第三就是資金超募現象嚴重,資金超募最大問題的確會忽視企業的創業理想,會掩蓋企業所承擔的矛盾和問題,會影響企業管理有效性,會大大降低資本的回報率。
第四是高市盈率現象非常嚴重。創業板市場的高市盈率不可持續,其背后是投資者對創業板市場有一種夢幻般的預期,這種夢幻期的預期絕大部分終將破滅,所以有很大風險。
第五是頻繁的高管辭職現象,嚴重損害了市場信心,必定有制度設計的曲線。深交所對這些問題都在做制度完善。
第六個信息泄露相當嚴重。因為這個創業板一般認為是信息泄露。
第七個是退市機制難產。退市機制是創業板核心規則之一,沒有一個高效退市機制,創業板一定不會成功,這是他的基本前提。沒有高效的退市機制,創業板的風險結構就建立不起來,他所謂高風險市場就形成不了,投機就無法遏制,高效的退市機制是非常重要的,是他有別于主板市場最本質區別之一。
第八是扭曲的創富效應,主要是對尋租股東一夜暴富所帶來的扭曲創富效應。
第九是強烈的討嫌意愿,這些方面在我看來有些是發展中的問題,有些是制度不完善,有些是制度存在的缺陷,今天不展開了。
劉紀鵬痛批創業板三高 諫言高層反思效率公平
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表示,對中國創業板的現狀,我也跟大家談談我的看法。到1月7日為止158家,平均發行市盈率70倍,不是剛才說的58倍,這個數字是準確的。平均發行價35元,平均的募集資金,計劃超募365億,平均每個企業只需要2.5億資金,結果募集了1216億,平均每個企業獲得了7.7億,平均超募。其中最高發行市盈率151倍,最高發行價111塊,最高的超募公司是國民技術,計劃募集3.4億,結果募了23.8億,這樣的企業能退市?他們是笑話,拿著這個錢天天燒,三年之內也退不了 ,這叫點燃創業激情嗎?
再看看這些企業的持股結構,158家中142家是家族企業,6家是外資企業,1家集體,外加9家國有是第一大股東.夫妻,父子,兄弟,幾乎家族企業都是。第一大股東占90%的91家,40%以上120家,占30%以上40多家,最高上市持股96.43%,上市之后41.2%,財富就是在這樣分配中完成的。
我們只把各股發行價放開,卻不把規模放開,這么多的企業上不去,它起到給中小企業融資了嗎?本來1216個企業,至少應該上550個企業,怎么才上150,連250都達不上。
所以,我在這里邊要談一個非常錯誤的思想就是中國的發行制度。我們現在叫審核,就是一種比審批還壞制度,審批還能找到責任人,審核去找不到責任人,退市之后股民要自擔風險。第二是不能把利潤讓給二級市場的股民,與其給股民不如給上市公司,這是非常錯誤的觀點,我不展開了。
最后我想我們今天發行制度應該如何向實質性核準,像香港,美國一樣。同時我們要必須引起警覺,這樣的持股結構在瞬間的造富是一個公平現象,今天的資本市場需要把公平跟效率綜合考慮。
相關鏈接:[中國經濟導報]創業板需降低發展中的風險 :第十五屆中國資本市場論壇側記
(編輯:盧思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