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與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聯合創辦的高端學術刊物《國學新視野》(春季號)于3月12日正式創刊。該刊物由原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亊務局局長、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常務副主席、秘書長何志平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國學院院長紀寶成教授擔任編輯委員會主席,邀請了饒宗頤、馮其庸、湯一介、袁行霈、李學勤、馬悅然等一大批海內外國學大師和碩學鴻儒擔任編輯顧問。
在《國學新視野》的創刊發布會上,紀校長強調指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脊梁和靈魂,中華文化不僅是華夏兒女的財富,也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一個長期處于文化缺失、傳統消解狀態的國家和民族,是難以自立于世界的。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明多樣化的時代背景下,弘揚中華文化、弘揚國學,對于增進文化認同,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國人的文化修養和道德水準,提升中國的文化軟實力,共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而《國學新視野》刊物的出版,正是為順應這個歷史潮流而做出的一種積極努力,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紀校長深信,在大家的共同呵護和灌溉下,《國學新視野》這棵小樹苗一定能茁壯成長,為國學事業的春天,為青年一代的成長,為中華文化的繁榮貢獻一份力量。
何志平教授從三個方面闡釋了“國學新視野”中“新”字的蘊涵:其一,內容之新,強調國學研究必須重視提煉傳統文化的要旨;其二,方法之新,即用現代的語言、手法,從現今的角度詮釋傳統;其三,受眾之新,即通過發掘傳統文化的時代意義,使更多青年人認同傳統英華,愿意傳承文化。何教授強調,二十一世紀世界各國的競爭,是文化體系與文化體系的競爭。未來中國國際地位的取得,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中華文化的全面復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何教授真誠地冀盼《國學新視野》能為大家首開先河,邁出跨越性的第一步,為中華文化的全面復興貢獻一份力量。
創刊發布會上,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副秘書長、中華社集團總裁李俊杰先生和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常務副院長黃樸民教授分別代表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與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簽署了《〈國學新視野〉學術集刊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就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推動海內外文化交流與民間往來,保護、傳承、創新民族文化產業,共同在海內外合作發行《國學新視野》學術集刊等事項達成共識。
來源:中國日報 (特稿部記者 郭書含) 編輯:楊鑫 許銀娟
原文鏈接:《國學新視野》創刊
(編輯:劉德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