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辯證法與科學發展”高階研討會日前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來自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科院研究生院、美國加州圣何塞州立大學等數十所中外高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近百人參加會議。
此次會議由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哲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自然辯證法史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會議共有三個議題:馬克思主義科技觀與當代科技論、科技發展與公共政策、科學大師與創新方法。
主辦方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劉大椿教授介紹,創新方法是科技事業進步的重要源泉,對創新方法的研究,不僅是推動當代學科發展與提高科學研究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從源頭上增強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項基礎性工作。然而,在當前我國的科技實際中,更常見的卻是沿用守成性的科學方法,科學創新方法的自覺運用則相對缺乏,至于創新方法的研究就更為薄弱,此種情況嚴重制約了我國科技發展水平和綜合實力的進一步提升。
劉大椿表示,他們的課題組在對卓越科學家的工作和創新方法進行調研的基礎上,研究形成了十個子課題,最終推出了一套多卷本的系列著作,總稱之為《卓越科學家的工作與創新方法系列研究叢書》。其中,《范例研究:科學大師與創新方法》是對創新方法范例研究的一個宏觀而實際的闡釋,突出科學大師的范例如何有助于加深對創新方法的理解,并對范例研究的意義以及范例研究怎么做等問題進行前提性的交代。
據悉,作為范例研究對象的,課題組遴選的研究對象包括《方正大師:王選》《育種大師:袁隆平、李振聲》《物理大師:楊振寧》《化學大師:徐光憲》《數學大師:華羅庚、陳省身、吳文俊》,以及在中國科技發展的舉國體制中作出卓越貢獻的兩類科學家,即《領軍科學家:錢三強、錢學森、趙九章》《領袖科學家:王大珩、葉篤正、劉東生》。
(編輯:楊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