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18日電 10月17日,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知識共享中國大陸項目主辦的“知識共享與開放教育資源(OER)論壇”在中國人民大學逸夫會議中心召開。
此次論壇特別邀請了來自國際開放課件聯盟OCWC的執行董事Mary和項目官員Meena出席并做演講。此外,論壇還邀請了來自網易公開課、教育大發現社區、新浪公開課、互動百科、騰訊公開課、百度百科、Yahoo教育、鳳凰網公開課等許多國內著名的開放教育資源平臺和公益教育機構的嘉賓。
同時,京城四大名醫之一孔伯華后人、孔醫堂創始人、孔伯華國醫學堂校長孔令謙先生也應邀出席了本屆論壇,與來自國家圖書館(NLC)、中科院國家科學圖書館(NSL)、教育部國家精品課程資源中心、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CNIC)等致力于“公共教育資源開放共享”的政府相關機構的專家學者及多家國內互聯網界知名企業、眾多開放教育應用的推動學者們齊聚一堂,就包括如何通過開放獲取協議(CC Licenses)在開放教育資源(OER)領域倡導合法共享文化、推進社會文化繁榮”在內的多項熱門議題進行深入討論。
在論壇上,孔令謙先生還就“開放的中醫教育資源"做了主題演講。孔令謙認為開放教育資源主張“人人可以免費開放獲取教育資源”。 這些資源或者處于公有領域,或者以開放許可協議發布。而教育資源所指的公有領域就是文化。據此,公有領域是具有廣泛社會屬性的,所以我們完全可以在我們人類大群以往所積累的記憶和寶貴經驗中尋找到開放教育資源。知識共享協議則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教育資源的全球性開放。兩者相同之理念“倡導合法共享文化、推動社會文化繁榮”的精神和宗旨成為二者緊密結合的重要基石,其精神主旨應該說是一種思想上的共通。
在探討中醫開放式教育時,認為中醫開放教育資源該是建立在全社會基礎之上的,該是一所建立在傳統中醫診務平臺基礎上搭建的一所沒有圍墻的中醫學堂,以“辦診務以圖實效,興教育以繼傳承”為主旨,在充分理解中醫文化教育特性、傳承特性、社會屬性、自身體系的前提下,運用科學技術手段,以實現資源共享。
早在2009年7月,孔醫堂與知識共享中國大陸項目,共同舉辦過一次“知識共享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暨中醫文化傳承”的主題論壇活動,并在該次論壇上以知識共享協議發布了中國大陸第一部學術專著。在業內反響很大,意義深遠。
據悉孔伯華國醫學堂的教學資料就使用CC 協議發布,以便使中醫文化能得到最為廣泛的傳播。而此舉對于中醫的傳承及教育資源的共享發展也是莫大的影響及推動。孔令謙先生創辦孔醫堂和孔伯華國醫學堂的初衷便是為了更好地弘揚中醫這一中國傳統文化,因此以中醫門診實踐設置課程,尤其注重中醫傳統文化之教育精神,首在育人。經多年的行醫育人經驗以及對中醫傳統文化的傳承認知,孔令謙在很早的時候就認識到了中醫文化開放以及資料共享的重要性,而這與CC所倡導的共享恰恰是不謀而合的。
原文鏈接:知識共享與開放教育資源論壇在京召開
編輯:元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