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12日電(趙婀娜、姚彥琦)對口支援西藏民族學院工作協議簽字儀式”9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包括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華師范范大學、東南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在內的6所高校將進行新一輪對口支援西藏民族學院工作。
據悉,新一輪的對口支援工作采取多所高水平大學參與的團隊式新模式進行,由中國人民大學擔任組長單位。按照對口支援協議,從2011年到2016年,在教育部“整體設計、協同工作、重點突出、逐步實施、成效顯著”原則指導下,6所高校將充分發揮名校集成優勢,幫助西藏民族學院抓住機遇,根據自治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穩定的需求,加快專業調整,優化專業布局,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重點,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使師資隊伍水平、人才培養質量、科研服務能力和學校管理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努力實現建設教學科研型民族大學的目標,為西藏高等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和跨越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教育部黨組成員、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院長顧海良表示,團隊對口支援工作是深入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教育規劃綱要精神的重大舉措。在黨和國家的建設發展大局中,西藏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辦好、辦強西藏民族學院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西藏具有重要的基礎性戰略性意義,對鞏固基層政權、推動西藏經濟社會發展起著提供生力軍的作用。
顧海良強調,為了貫徹落實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會議精神和教育規劃綱要精神,在組建高效團隊工作組的新舉措、新模式下,一要完善團隊運行機制,充分重視,加強溝通;二要結合“十二五”規劃,把幫助西藏民族學院完成自身發展規劃作為新一輪對口支援工作的主要目標;三要增強西藏民族學院的科研服務能力,在提高整體辦學水平的基礎上,重點發展區域建設學科群和西藏建設急需的專業,加強科研合作。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程天權代表組長單位發言表示,對口支援西藏民族學院,是優化高等教育區域布局、縮小地區差距的現實選擇,是進一步滿足西藏地區人民群眾接受優質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是維護西藏區域政治穩定和保持民族團結的重要內容。中國人民大學正努力創建“人民滿意、世界一流”大學,對口支援西藏民族學院是其中應有之義,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自兩校于2007年7月13日簽訂對口支援協議以來,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學校體會到,努力實現雙方的互惠雙贏是對口支援工作的本義。
程天權書記指出,在團隊對口支援新模式下,中國人民大學作為組長單位一定履行好自己的職責,與其他高校密切聯系,加強溝通,相互學習,團結一致地做好對口支援工作,為西藏民族學院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為西藏自治區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繁榮做出更大的貢獻。作為支援高校之一,人民大學一定會發揮自身優勢,履行好協議內容,做好西藏民族學院的新聞傳播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等學科的重點支持及其它工作。
據了解,2006年,教育部、中央統戰部、國家民委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教育對口支援西藏工作的意見》,提出加大對西藏高等學校的支援力度,實現了對西藏高校對口支援的全覆蓋;2010年,教育部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工作的意見》,出臺了聯合培養學生等8項新舉措;2011年6月21日,教育部印發《關于對口支援西藏自治區高等學校工作的通知》,確定由中國人民大學等6所高校組成團隊對口支援西藏民族學院。
西藏民族學院是西藏自治區所屬的一所辦在內地的民族高等學校,也是西藏創辦最早的高等學校,其前身是1958年建校的西藏公學,1965年,經國務院批準,改為西藏民族學院。
原文鏈接: 6所高校對口支援西藏民族學院
(編輯:袁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