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訊 新任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19日表示,按照國際慣例,相信人民幣約需20年完成完全可自由兌換,如此算,從1996年進行改革以來,中國完全有可能在2016年至2020年實現該目標。
陳雨露當天在上海舉行的“第二屆北外灘財富與文化論壇”上還表示,在2030年到2040年之間,人民幣國際化指數將由現在的0.41%上升到20%左右,2030年至2040年人民幣有望和美元并駕齊驅。
陳雨露表示, 在未來的三個十年里,人民幣將經歷周邊化、亞洲區域化并最終實現全球化;從功能拓展而言,將逐步實現計價結算貨幣功能、金融交易的計價貨幣功能和人民幣的儲備化。
不過,陳雨露同時指出,在該過程中也面臨一些挑戰,例如在人民幣升值過程中將面臨雙重的價值損失,因為中國對周邊國家的貿易以逆差為主,對歐美的貿易基本上是順差,在此過程中,中國將面對債務增值和債權減值的問題。
由于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央行行長周小川曾公開表示,人民幣匯率逐漸具備了浮動的條件,可以考慮適當加大浮動幅度,人民幣匯改力度加大乃至可自由兌換的討論明顯升溫。
顯見的是,可視作人民幣“官方匯率”的人民幣中間價走勢近日也確實有些令人意外。繼2月29日至3月15日大幅貶值后,過去兩個交易日又大幅升值。其中,3月16日升值了159個基點,昨日升值了118個基點。兩天的升幅基本抵消了過去大半個月的貶值幅度。
一位交易員昨日就直言,從這個表現看,央行可能想讓中間價先動起來,試探市場對人民幣擴大波幅的反應。
從各方反應看,目前不少學者或業內人士都認為,央行很可能在今年擴大人民幣波幅。
除了人民幣問題,陳雨露昨日還表示,中國有望在2025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GDP(國內生產總值)大國。
媒體鏈接:[東方早報]央行貨幣政策委員陳雨露:人民幣最快2016年可自由兌換
(編輯: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