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底,依托于人大書報資料中心的“學者在線”在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科技園落地。“學者在線”致力于成為一個提供文獻檢索與各項增值服務,滿足讀者個性化需求,促進我國學術期刊出版規范,提升我國學術期刊的整體質量和國際影響力的國家級社科知識總庫。
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科技園自2003年創建至今,發展成為擁有文化創意產業特色孵化器、國家版權貿易基地以及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基地的綜合性文化創意產業高端服務平臺。
營造創新文化
做企業的“孵化器”
中國人民大學東門附近有兩棟樓,一棟是“文化大廈”,一棟是“興業大廈”。就是這兩棟樓,構成了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科技園在北京的全部“地盤”。別看“地盤”不大,卻聚集了各路精英。很多留學歸國的年輕人,就是從一個好點子、一份項目計劃書開始,從這里發展壯大。
北京愛戲時代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的“好戲網”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個整合全球華語文化藝術資源的互聯網產品。2011年2月公司落戶園區之后,園區為其提供免費的綜合孵化服務,還幫助公司通過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國家版權貿易基地等平臺進行推廣。
極晨智道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的核心業務,是為資產密集型企業,提供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咨詢服務和資產管理信息化整體集成解決方案。幾年前,企業落戶園區后,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科技園通過組織投融資推介會、企業管理及風險控制講座、協助企業辦理各項資金申報等形式,從各方面提供支持,幫助企業獲得了快速發展。
倡導創新理念
為學生提供實習與創業基地
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科技園自建立之初就離不開學校的支持,當園區逐漸成長壯大,對于學校的反哺也成為園區的重要責任之一。反哺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為大學生提供實習與創業機會。
第一家入駐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科技園學生創業園的企業“這哲網”,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哲學綜合性門戶網站,其創業團隊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的三名博士研究生和三名碩士研究生組成。
2009年6月,抱著試試看的心情,他們將創建“這哲文化傳播公司”的念頭與學生創業園方面進行了溝通。作為國內“哲學產業化”的試水者,“這哲網”得到了文化科技園的支持,一周后便正式入駐學生創業園。創業初期,園區給予大力支持,在宣傳推廣、網站構成、管理運營等方面給予指導與幫助。2010年“這哲網”被成功收購。
助力科技創新
園區的發展就是創新的實踐
培養一個創新的文化與環境,幫助企業成長,提升學生創新能力,促進科技創新,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科技園十年來始終堅持。
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科技園率先提出“文化創意”理念,成為全國首家文化創意產業特色的國家大學科技園;在全國率先建立文化主題的留學人員創業園;設立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中心,為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學術和理論支持。
版權是文化創意的核心要素,面對越來越多的版權交易的需求、版權價值評估的需求、版權爭議調解的需求,園區打造了國內第一個版權展示交易平臺、版權價值評估平臺和版權爭議調解平臺。
“科技創新離不開創新文化,營造一個創新的氛圍、打造一個創新的平臺,讓更多的創新成果從這里誕生、成長,是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科技園始終堅持的。”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科技園管理委員會主任牛維麟說。
原文鏈接:[人民日報]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科技園:讓創新成為文化
相關鏈接:[新華網]人大文化科技園:創新服務模式吸引文化科技企業入駐
[光明日報]11部電視劇的版權抵押銀行貸款 價值評估為1.8億
[科技日報]四個第一為文化“高飛”插上科技翅膀:走進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科技園
(編輯 楊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