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金磚”一詞成了世界輿論關注的“熱詞”。從11年前的一個投資概念,到成為一種經濟現象,再到3年前成為一種國家層面的正式合作機制,“金磚熱”的背后,是新興經濟體的崛起,以及由此帶來的全球經濟格局的變遷。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加上去年新加入的南非,這5個金磚國家以獨到的方式,共同的力量,將這一機制變成了新興經濟體合作、對話及訴求表達的基礎平臺,創造了全球經濟合作的新模式,堪稱多邊主義的重要實踐。可以說,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將與聯合國、二十國集團等共同構成中國參與的多層次多邊國際合作機制。
一個大的歷史事件,往往讓世界的各種力量此消彼長,角色轉換。金磚國家角色的真正突顯,就是緣于這樣的一個大事件——發端于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這場堪與上世紀“大蕭條”相提并論的危機,讓歐美等發達經濟體深陷其中,至今仍遲遲不能走出經濟大衰退的陰影。危機過程中,金磚國家的經濟雖然同受牽連,卻表現出了極強的抗跌性,成為牽引世界經濟走向復蘇的新動力。2010年、2011年,金磚國家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連續兩年超過了50%。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這一比重在2014年將達到61%。可以說,金磚國家經濟的群體崛起,改變了200多年來世界經濟主要依靠發達經濟體驅動的歷史。
透過《金磚之國》這部歷時15個月創作的紀錄片,我們會看到俄羅斯、巴西、印度、南非4個國家10位現任和前任國家領導人、20多位部長級官員關于他們國家發展路徑的權威解讀;會感受到金磚國家殊途同歸的特性——依據自身的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功,以及對全球經濟發揮著越來越突出的作用。紀錄片也清晰地傳遞出了這樣的信息:金磚國家同樣面臨著共同的經濟轉型與民生發展等問題。當然,各國對解決這些難題的探索,對彼此之間也有很強的借鑒意義。通過《金磚之國》這樣一部電視紀錄片,觀眾可以清晰地觸摸到當今世界經濟格局演變過程中金磚國家群體崛起的時代脈動。
紀錄片展現給觀眾的不僅是這些理性的描述和深入的分析,還講述了當今時代背景下一個個真實感人的鮮活故事,包括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及四國獨特的自然與人文風貌。看這些故事,我們會真切地感受到金磚國家不同的民族特性、不同的歷史沉淀以及不同的發展模式,是如何深刻地影響和改變普通民眾個體命運的。紀錄片豐富的電視表達手段同樣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巴西里約熱內盧基督山像、伊瓜蘇瀑布,以及南非好望角、羅本島的航拍畫面讓人震撼,莫斯科克里姆林宮、西伯利亞地下凍土、印度恒河凈化祭拜場景則讓人驚嘆。觀眾從中可以看到,地理、歷史與人文環境的不同,造就了金磚國家迥然不同的國情風貌和發展模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認識“金磚”,了解“金磚”,感受世界經濟正在發生的嬗變。這對同為“金磚”國家的中國無疑具有借鑒意義。這就是紀錄片《金磚之國》創作拍攝的初衷。
中央電視臺是中國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我們的目標,就是努力把中央電視臺建設成為國際一流媒體,在國際輿論上樹立起與中國國際地位相匹配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自開播以來一直把專業化、國際化作為頻道的定位和頻道建設的目標,一直關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互動變化。打造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準的紀錄片、專題片,是財經頻道強化國際傳播能力的重要舉措之一。《金磚之國》連同此前制作播出的《大國崛起》、《公司的力量》、《華爾街》等,就是財經頻道這幾年在紀錄片領域持續耕耘的代表作品。我想,這是我們媒體人應盡的一份責任,同時也期望廣大讀者和觀眾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校友、中央電視臺副臺長)
原文鏈接:[人民日報]魏地春:認識“金磚”,感受世界正在發生的嬗變
相關鏈接:[人民日報]陳雨露:探求金磚國家發展之路
人民大學校長、校友共同擔綱中央電視臺《金磚之國》紀錄片創作重任
(編輯 楊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