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日前,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版權貿易基地版權評估中心(下稱“版權評估中心”),剛剛為北京某影視劇制作公司的10部電視劇做了版權評估,估價1.7億元。以此作為質押,公司將從北京銀行中軸路支行獲取近億元貸款,這筆業務可是中軸路支行近年支持文創企業的最大手筆。
版權評估中心與北京銀行中軸路支行的合作,正是在當下金融與文化的聯姻浪潮中,一個頗具樣本意義的案例——金融與文化無縫對接,如何從政策變成現實?文化創意產業資金需求量大、周轉慢,一旦資金斷流,應如何補給?向銀行借貸,在版權評估的操作中,存在哪些難題?
銀行貸款比風險投資有安全感,比社會資金實惠
北京銀行中軸路支行,前不久完成了一單業務:為北京佳桐世紀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即將開拍的42集電視劇《槍火》提供1200萬元貸款。由上海潤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作為擔保,佳桐公司的4部電視劇的收款權作為質押。這里所說的收款權,是版權中財產權利的一種。
《槍火》預計投資超過4000萬元,除了企業自有資金、同業公司和電視臺投入資金,銀行貸款約占30%。“成熟的影視企業,難題不是從哪兒找錢,而是用什么渠道來的錢。”上海潤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林勵說。
近年來,熱錢涌入各個朝陽行業,影視業首當其沖。影視企業融資除了傳統的電視臺、同業及行業外資金投入,風險投資和金融資金成為新選擇,用吳林勵的話說,“過去項目找錢,現在錢找項目。”
“項目資金的多元組合非常重要。”吳林勵說。吸納電視臺資金,企業可借用電視臺的專業團隊對演員和劇本進行評估,對市場進行分析;同業公司的相互投資,有助于影視企業通過項目合作快速積累資信,以便盡快上市;而兩者又成為銷售渠道和市場反應的第一手資料。此外,目前的影視劇市場嚴重供過于求:去年獲得發行許可證的劇集一萬五六千集,而電視臺滿負荷需求也不過6000多集,同業公司的相互注資客觀上有利于分散風險。
但吳林勵更為看重的,還是要與銀行建立業務聯系,通過業務建立起金融信用。
“燒錢”的影視業確實需要建立銀行的金融信用。據介紹,兩三年前,單集百萬元的成本還是“天花板價格”,今天這一數字已很常見。2011年四川電視節的數據顯示,制作精良的大劇,單集成本已飆升至150萬元。投入高企,成本和風險控制顯得更加重要,銀行恰恰是風控的行家里手。相比之下,風投額度雖大卻可能隨時退出,銀行資金則穩定又長效,更有安全感;基準利率上浮之后的銀行借貸利率才9%多一點,相對利率動輒高出10個百分點甚至更多、利潤分成要求更為強烈的社會資金,銀行貸款更利于降低經營成本。對于企業而言,銀行資金更安全、更高效。
在操作中,如果版權價值難以評估,質押貸款就無法實現
在獲取銀行貸款的實際操作中,如何為文化創意的版權估值,是最為關鍵的步驟,也是目前不少文創企業面臨的共同難題。
中軸路支行中小及小微企業部經理宋曉梅認為,文創企業資產結構以無形資產為主,只能以版權充當質押物。版權相關作品包括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樂作品等12大類,版權財產權又分復制權、發行權、出租權等以及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財產權利等十幾類,不同種類的作品對應不同的權利形式,同種作品又呈現出多種權利組合。由于缺少專業的版權評估公司,版權的質押價值難以評估,貸款金額自然無從確定。
版權評估中心的業務負責人曾繁文說,“版權評估的最大難點在于,必須針對具體類別的版權資產的運用方式和特點、成本以及收益等影響因素,逐一分析,這需要深入了解行業背景,廣泛搜集同類著作權資產交易數據,審慎選取參數加以分析。”
目前,中國大陸有一些資產評估公司涉及版權評估業務,但版權評估中心是唯一一家專注于版權評估業務的機構。
早在2010年3月,人大國家版權貿易基地便已開展版權資產評估準則研究。在此基礎上,版權評估中心形成了針對文字作品、音樂作品、影視作品、動漫作品、游戲作品和計算機軟件、戲劇及曲藝作品7種常見作品形式的評估體系。“現在拿來一部作品,我們套入評估體系,很快獲得估算價值。”曾繁文說。
曾繁文介紹,相比其他資產評估公司,版權評估中心借助人大的學術資源和人大文化科技園的產業資源,最突出特點是產學研結合的評估模式。
比如中心的第一單業務,就是在遵守《著作權資產評估指導意見》的基礎上,資產評估中心組織教授加入評估團隊,確立影響因子和設立數學模型。按照資產評估的一般流程,簽訂業務約定書、制定評估計劃、資產勘查與現場調查、收集數據資料、帶入模型分析數據、提交評估報告,鑒于版權評估的特殊性,中心還專門加上了專家鑒證的環節,即邀請長期從事相關行業運作和管理工作的專業人士分析影響因素,提出意見。
然而,版權評估中心目前并不具備評估資質,其評估結果是否可信?曾繁文解釋,據中國資產評估協會網站內容,中心只是不得從事涉案財產價格鑒證業務;中心或獨立評估,出具咨詢報告,或與簽約的資產評估公司合作,共同進行評估,出具資產評估報告。他說,中心成立時間不長,建制上掛靠人民大學,而非獨立的公司制,更重要的定位是提供平臺,供借貸各方暢通交流。
貸款方式和產品仍可創新,業務推廣需要時間
吳林勵說,對于文創企業而言,自然希望銀行服務能夠更“親民”。
據了解,目前北京地區的北京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交通銀行等都紛紛針對文創企業創新貸款業務,已有銀行開始接受應收賬款質押、未來收益權質押、法人無限連帶責任、中小企業聯保以及有形資產抵質押等擔保方式,并對優質的文化創意企業嘗試信用貸款。
宋曉梅建議,銀行還可結合不同行業領域文創企業的專屬產品,推出針對性服務,如北京銀行的“智權貸”適用于擁有未來版權、商標權、自有其他知識產權企業,“軟件貸”則針對網絡與計算機服務類企業。
《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發布兩年來,各地確實大力推進金融與文化產業的有效對接,金融業也有力地支持了文化產業振興與繁榮。但是,兩年時間不足以解決一切問題。
地方銀行對中小微型文創企業的支持力度還不夠大,一方面,金融創新服務的推廣需要時間,另一方面,部分企業的財務制度尚不完善,難消銀行風險顧慮;即使在文化金融較發達地區,不少初創文創企業因為成立時間太短或資本不足,也難獲得資本青睞。同時,版權的難于變現,阻礙了銀行資本以更開放的姿態進入文化創意行業。
對此,宋曉梅建議,銀行應構建文化產業融資信息管理共享機制,相關部門應通過專項獎勵、稅收補貼、風險補貼等形式,鼓勵銀行加大對文創產業的服務力度。更重要的是,應加快制定和完善專利權、著作權等無形資產等級、評估、質押、流轉、變現的管理辦法,發揮文化產權交易所作用,為銀行與文化的聯姻創造良好環境。
原文鏈接:[人民日報]版權評估,為金融與文化架橋
(編輯:周慶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