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茨威格在《人類的群星閃耀》一書中說:‘一個人生命中的最大幸運,莫過于在他的人生旅途中,在他年富力強時發現了自己的人生使命’。謝謝苗為民校友,讓我們反思使命之所在,讓我們能夠帶著頭腦和靈魂,在用力用心用情的反思中出發。”中國人民大學2011級法學碩士楊子強說。
苗為民,是楊子強的校友,1960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在今年3月之前,絕大多數人民大學的學子并不知道他們有這樣一位學長。而苗為民,直到4月10日安心離開這個世界,也并不會想到他會在母校的學弟學妹心中掀起如此洶涌的波濤。
苗為民1934年出生于安徽太和農村,1956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畢業后留校任教。1962年,他謝絕學校的挽留回到家鄉太和縣,做了一名高中老師。此后他一直在太和縣普通的工作崗位上用心用力地工作,教書20年后,又成為一名司法人員,直到退休。
讓楊子強和他的同學們震撼的事情發生在2012年3月24日。他們所不知道的這位老學長——身患晚期膽囊癌的苗為民簽下了承諾書,提出愿在自己去世后捐出遺體器官,并留遺囑將自家農村祖宅捐出來作兒童圖書室。“我將遺體器官作為最后一筆‘特殊’黨費捐出,用來救助病人。”
“我教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二十多年,生死這是規律,誰也逃脫不掉,我的尸體能有用處,對醫學研究(有用),我也愿意貢獻。燒了不是燒了嘛,有什么用。”這一句樸實的話振聾發聵,讓所有人感覺到豁達的生命態度以及“黨員”這個詞不一樣的分量。
4月10日,苗為民懷著對黨的忠誠和牽掛離開了這個世界,5月16日,他生前的母校,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舉行座談會,師生們一起緬懷這位讓人民大學驕傲的學長。
楊子強說,“繼承和發揚學長的精神財富,不僅僅是怎么看,更重要的是怎么做。說到做事的方法論時,我們常常提到‘用力、用心、用情’這六個字,作為一名人大法律人,我們應該在哪用力、如何用心、對誰用情?用力,絕不僅僅指在圖書館拼搏,更多的是肩負起社會責任,走向民族、國家和社會最需要的地方。用心,也不僅僅指敏銳觀察、厚實積累、干練行事,更多的指的是面對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理論與實踐的隔離、急功近利與長期奮斗的矛盾,我們是否有一顆堅韌之心。用情,不是來自樹林里的約會,而是我們是否仍然記得選擇法律時對法治的熱愛、對人民的熱愛、對這個國家的熱愛。”
“苗為民用實際行動闡釋了什么叫對黨的忠誠和對于人民的奉獻,也感染了我們,更鼓舞了我們,去基層,去一線,去祖國和人民最需要我們的地方。”中國人民大學2010級法學院國防班董曉瑞說。
媒體鏈接: [光明日報]他讓我們發現人生的使命——老黨員苗為民感動人大學子
(編輯: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