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校慶日不舉辦領導和嘉賓唱主角的慶典大會,改為向人文社科領域的頂級學者頒獎。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昨天表示,人大75周年校慶將辦成一次不同于傳統校慶活動的“party(聚會)”,通過開創學術、公益、簡樸的校慶新模式,實現理念上的引領,將這一風尚傳遞給全國的兄弟院校。
頂級學術頒獎活動取代慶典
昨天上午,中國人民大學召開75周年校慶活動的新聞發布會,與此同時,一場由全校師生參與的大型義賣在校園內熱鬧舉辦,成為校慶的開場活動。義賣所得全部用于支持“關愛師生基金”,為身患重癥疾病、遭遇意外傷害或遇到其他困難的師生提供援助。
陳雨露表示,今年人大校慶將秉承“以學術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以校友為中心”。10月3日校慶日當天,人大將不舉辦傳統的以少數領導和嘉賓為主體、有限師生及校友參與的慶典大會,而是舉辦第六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獎評選及頒獎活動。
他說,今年人大將新設“吳玉章人文社科終身成就獎”,力爭成為與“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齊名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今后每年的校慶日都將舉辦吳玉章終身成就獎的頒獎活動,每年在人文和社科領域各獎勵一位學者,獎勵對象將是“在人文社科領域中耕耘了超過一個甲子的前輩學者。”
請領導講排場的校慶已成歷史
“在過去一段時間,大學通過辦校慶、請領導,將校慶打造成一個高端平臺。正是有了這些年大小的校慶活動,以及社會多方力量的作用,才有了今天4%教育投入的實現。”陳雨露認為,中國大學校慶活動的影響力很大,在強調教育重要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校慶需要與時俱進,傳統的校慶模式已經完成了階段性任務,是實現跨越的時候了。”他說,現在,社會上對大學本位的問題有一些思考,教育要把錢用在“刀刃”上。“大學不是行政機構,不能以權利和領導為中心,而要以師生為本位。”他說,此次人大要辦一次真正體現大學本質的校慶。
在中國人民大學75周年校慶的12項重大活動、24項重要活動和360余項自主活動中,僅學術類活動就占了1/3。包括中國人文社會科學論壇、第三屆世界漢學大會等等,包括國際研討會、院長論壇、報告發布會等多種形式。
此外,還將開展20位左右名師大家開設的校慶公開課堂、20場左右中青年學者主持的學術沙龍、50場左右學生社團舉辦的主題展示、50多個國家留學生參加的“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文化節”、若干位優秀校友主講的專題講座以及專場文藝晚會、大型舞會等活動。
承諾校慶不用國家撥款一分錢
陳雨露說,人大作為文科院校,創收能力較弱,經費本來就捉襟見肘,經費的使用需要“一分錢一分錢的算”。在5年前的70周年校慶時,人大就已經實現了不花預算內一分錢,而使用校友支持等社會捐款,實現節儉辦校慶。他說:“昨天我們還在商量,要不要把義賣現場裝飾一下,后來我們認為義賣的影響力已經足夠,不需要再額外花錢,能省一分省一分。”
原文鏈接:[北京青年報]人大75周年校慶將不辦慶典
相關鏈接:回歸大學本位 引領明天的聚會:中國人民大學75周年校慶活動啟動
中國人民大學校友會新聞專業委員會2012夏季論壇暨“中國新聞30人”論壇舉行
(編輯 楊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