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行程過半,中國經濟增長從2010年一季度的12.1%,一直回落到今年上半年的7.6%。這種回落說明中國經濟已不能僅靠刺激政策重返高增長路徑。
怎樣才能夠使中國經濟步入到一個相對健康的路徑?核心問題依然是結構性問題。
在國際金融危機因素觸發下,導致我國結構性問題全面凸顯。同時從全球來看,在大危機之后步入到一個大結構調整的競爭過程中。如果在結構調整中不能占得先 機,在未來全球競爭中可能就會處于劣勢。調結構的前提是要“守住底線”,要防止經濟回落速度過猛,出現大規模的失業,出現財政增長的過度回落,出現地方政府債務的不可持續問題。
分析上半年的經濟數據,我們可以看出,經濟增長的“底線”是能夠守住的。
從上半年的情況看,投資的增速還在一個回落的區間里。下半年民間投資會出現觸底現象,但是出現明顯反彈的可能很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制造業蕭條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去產能、去庫存的壓力沒有出現緩和跡象。由于換屆因素,地方投資規劃接近28萬億元的水平。只是由于投融資平臺的整頓和財政收入的下滑,導致地方政府投資有心無力。下半年這樣的狀況會改變,中央政府和央行對好的項目條件逐步放松,投資增速會呈現出一個止跌的過程。
消費方面,在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和收入增速不明顯的情況下,消費增速出現了回落。但隨著時間的變化會逐步緩解。如果二季度城鎮居民收入增速仍然維持在6%至7%水平上,今年的消費水平也會出現一個前低后穩的狀況,收入增速的反彈依然是消費反彈的基礎。
進出口方面,1月至4月態勢很好,5月份出現回落,6月份甚至出現了負增長。可以預測三季度貿易狀況將繼續回落,四季度將有所反彈。下半年會處于一種波動中總體有所改善的狀況。
把三大因素綜合在一起,可以判斷出今年經濟增速會呈現出一個“前低后穩”的態勢,中國經濟不會出現所謂的“硬著陸”。
首先,1月至5月新增就業量600萬左右,說明就業狀況沒有惡化;其次,財政收入保持了6%的增長,地方政府財政還能夠平穩運轉;此外,雖然企業的利潤有所下滑,但總體資產的負債狀況沒有全面惡化,不會導致銀行呆壞賬急劇上升。從短期看,經濟復蘇疲軟的狀態還會持續,但是就業底線,財政底線,以及金融風險底線等能夠守住,全年的經濟增速依然能保持在去年的7.8%左右。
對于下一階段的重點任務,我認為是促改革。從下半年開始要進行全面性的改革,通過改革促進結構性的調整,來實施結構性的大改革的全面推行。特別是以政府自身改革為主導的新一輪的大改革全面推動,這是一種態度,更是我們宏觀經濟出現反彈,步入到一種新的增長模式的核心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