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韓琨)眼下正是剛結束高考的學生們填報志愿之時,中國人民大學官方網站主頁的美女畢業生可謂是火 了一把,網站短期訪問量激增,還引致服務器短暫癱瘓。有批評聲音稱人民大學此舉“庸俗化”,只為搶奪生源。其實,考生考慮填報某所學校,最為看重的,還是 學校、專業、師資及其對于本科生的培養情況。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正式發布了該校的本科人才培養路線圖,區別于以往考試型、學分制的培養模式,觸動了本科教育教學改革。事實上,路線圖所展示的一些改革理念和具體措施,在過去的若干年里,已經在人民大學的某些學院進行了初步探索。
把選擇權交給學生
本科生在專業選擇時存在一個普遍問題——高考后對專業的選擇比較盲目,而這一現象的根本原 因在于缺乏了解。在學生們看來,有所接觸和了解,再考慮自身興趣進行選擇,可能更為理想。所以,在人才培養中,應當充分賦予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權力和機 會,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副院長龍永紅表示,信息學院理科試驗班的探索與實踐,正是“以學生為本”。
龍永紅介紹道,學院改革的總體思路是打通信息學院各個專業(2009級數學與應用數學、計 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三個專業,2010級增加信息安全專業)的招生與培養,在招生時統一以中國人民大學理科試驗班(信息與數學)招生,在 培養學生共同的專業基礎后再由學生自主選擇課程形成專業,并通過選修課的模塊設計,使學生能夠根據個人興趣和發展規劃組合專業方向。對于學有余力的優秀學 生,學院鼓勵其同時完成兩個專業的學習,形成復合的專業或學位。學院把這一模式概括為“打通專業、自助培養、組合專業、復合學位”。
據了解,從2004年起,信息學院經過近5年的調研和討論,從2009年初便已形成本科人 才培養模式系統改革方案,并從2009年實行。根據院方的分析報告,2009級學生院內輔修第二學位和第二專業的人數占全院學生的10%,同時有5位學生 輔修其他學院的專業,而2008級以往幾乎沒有輔修本院第二學位和專業的學生。改革后,信息學院學科相互交叉的天然優勢得以發揮。
與此同時,理科試驗班的學生學分績有了很大水平的提高,達到3.4、3.6、3.8的同學比例都逐年增加。學院分析認為,這得益于學生自主選擇課程之后學習興趣提高。
因材施教、深度培養
信息學院的分析報告中提到,“學生長期形成的依賴性使得很多學生面臨自主選擇時往往存在較多困惑”。如何讓本科新生們進入大學后,在相對自由的環境下迅速適應、找到方向,人民大學對此開出的藥方是:本科生導師制度。
2012年秋季,剛完成注冊報到的法學院本科新生接到了學院的特別通知,從2012年起,人民大學法學院全面恢復并完善本科生導師制度。
法學院副院長王軼表示,“因材施教、分類培養”是把學生培養成“他們想做,并且適合去做的 人”。剛高中畢業的新生對法學專業、個人特點、未來的職業選擇和人生規劃都沒有清晰的了解。而本科生導師能根據自身閱歷和經驗指導這些學生。與研究生導師 側重對學生學術能力的培養相比,本科生的導師重在幫助學生發現自身特點、所長和職業興趣,規劃未來發展。
“導師的指導既可以使學生的四年大學學習有針對性,又可以避免計劃不周、選擇失當的問題。”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楊立新則強調了本科生導師在治學上對學生的幫助。
四年后要做什么?每位新生都必須思考。要提前規劃,少不了聽“過來人”言。那么,本科生的 導師無疑是最佳的“過來人”人選。導師可結合自身閱歷向學生分析,對讀研、出國深造和就業等不同發展方向作深入介紹,引導學生作出符合自身情況的選擇,幫 助學生擺脫迷茫、充分利用寶貴時光。對于那些有志于學術的學生,導師也可以提前給予其更多的學術指導,并幫助其尋找和把握學術交流的機會。
建立研究型學習制度
在教育部學科評估中,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的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均排名全國第一。依托傳統優勢,在本科人才培養改革中,經濟學院的重點很明確——建設研究型學習制度,培養經濟學拔尖人才。
對所謂研究型學習制度,記者了解到,這一體系包括人才的研究興趣、研究能力、學術成果、制度保障以及國際交流等各方面。
為拓寬學生的學術視野、培養興趣,經濟學院舉辦了大量學術講座和前沿課程,如本科生學術論 壇、“中國宏觀經濟論壇”、“大師走進實驗班”系列講座、“宏觀經濟形勢討論會”、“熱點問題學術沙龍”等特色活動。其中,本科生學術論壇于2012年創 辦。在“學術論壇”前冠之以“本科生”,這樣的活動在國內并不多見。據了解,本科生學術論壇采取本科生作報告、教師點評的方式,并篩選優秀的學生學術論文 進行講評。
經濟學院院長楊瑞龍向記者介紹道,該院實驗班創辦了國內高校中唯一的完全由本科學生自主編輯的學術刊物——《數理經濟學研究》;經濟學基地班也每年編輯一期《經濟學刊》。這些學生們自主開展的研究活動和學術成果展示,都會得到學院的資助。
據了解,為加強對學生研究型學習的指導和引導,經濟學院除設立本科生導師制度、一對一開展 科研指導、量身定制學習計劃外,還鼓勵本科生參加各種各樣的學術研討會,包括組織經濟學Seminar、宏觀經濟學研討會、發展與勞動經濟學研討會等。一 般只存在于研究生教育階段、被認為是很好的學術訓練形式的研討會,已然走進了人大經濟學院本科生的日常學習。
原文鏈接:[中國科學報]人民大學試水本科生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