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正文
          [廣州日報]國學科班生:沒想到冷門專業忽變熱門
          來源:廣州日報
          時間:2013.05.27

          “沒想到以前的冷門專業變成熱門。”今年即將本科畢業的中國人民大學國學班大四學生李元駿面對記者平靜地說。2009年,李元駿從華南師范大學附中畢業后考入人大人文科學實驗班(國學班),在學校扎扎實實地學了4年國學后,他選擇讀研繼續深造。

          在校園里,這些國學科班學生有哪些收獲?他們如何看待傳統文化、道德等大問題?近日,本報記者走進大學校園探訪了一些國學科班生。人民大學國學院副院長孟憲實稱,國學熱雖然帶有普遍性,但從復興的趨勢看,有功利因素驅使。

          李元駿是一名廣州學子,2009年他從華南師范大學附中畢業后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成為國學班的一名學生。

          1234567

          本碩連讀國學漸入門道

          “我從小就喜歡國學,而且當時的政策也比較好,只要考上重點線就可以錄取,現在想讀國學的人多了,考入人大國學班要高出重點線很多分。”

          4年里,李元駿系統地學習了國學經典,“大一學《論語》,大二、大三學《左傳》、《詩經》,大四學《周易》”。對于4年的收獲,李元駿說,總體上來說是漸入門道。“就是對國學有一定的了解,對于一些學術問題可以做一些研究。”

          深入學習國學,有一個命題始終無法回避,就是中西文化的對比,這也是李元駿經常思考的問題。他說,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看問題更接近人的主觀,直接接觸人的生命體驗。中國傳統文化中相信人本身能自我完滿。但是西方傳統文化卻認為人本身是有缺陷的,導致人會對本身的一些行為不負責任,而推到人的劣根性上。但另一方面,也正因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這個特點,造成了思辨性少,對于事物的看法較難做到超脫于人本身個體的判斷。

          本科學習階段,李元駿對《周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選擇的畢業論文是《后漢書所載引易諸事考》,主要講的就是《周易》在漢代當時社會的運用。本科畢業后,他還會直接攻讀國學班的研究生,再進行2年的系統學習。

          體育課改上中華武術

          羅鴻韻是華南師范大學第一屆國學勷勤創新班的學生,2010年入讀。這個國學班一共才20名學生,羅鴻韻目前在班里的學習成績排名第一。

          與文學院其他專業的同學相比,國學班的課程科目比較少。“大一、大二的每個學期大約七八門課,這學期課最多,13門課左右。”?選擇讀國學專業,羅鴻韻看中的是當時華師在招生簡章中提到的“本碩一貫制培養,培養研究型人才”。

          據羅鴻韻介紹,班上部分同學原本想做中學老師,看到這個專業放在師范類提前批,才選擇了國學專業。

          每個大學生在本科都必修的《思想道德修養》與《軍事理論》,在這個班分別改為《論語研讀與思想道德修養》與《孫子兵法研讀》。

          據悉,這門專業按中國傳統分類,學的是“經史子集”,外國文學、世界通史等國外的知識也會涉及。按西方的方式分類是文史哲,但因為這個專業是文學院開設的,所以側重于文學學習。

          “前5個學期每個同學的課程基本一樣,連第一個學期的體育課,也統一上中華武術課,由一個武術博士教授。另外,還有書法課、圍棋講座,我們班每個宿舍都配了圍棋。”?羅鴻韻說。

          學習國學重在研究

          羅鴻韻稱,讓她感興趣的是這個專業的小班教學。“我們人少,上課形式多樣,多以討論為主,由老師引導或學生主持。”

          對于一名本科生,學習國學,研究的成分遠比教化多。“道德修養也會在學習過程中提升,但更重要的還是掌握了研究方法,在國學研究方面的造詣比別人深。”

          國學班的學生在大三上學期已經確定了論文選題和導師,在大四上學期要完成論文。“學院計劃將我們的畢業論文集成《國學新探》第二期,第一期已經由學院的老師編寫出版。”在羅鴻韻看來,這本《國學新探》的“新”主要體現在角度新、方法新、啟示新。

          目前羅鴻韻每天都會泡在圖書館里學習。現在國內少有針對研究生的國學專業,羅鴻韻稱以后想讀比較文學。“感覺前途也不算很明了。目前班上爭取保研、考研的同學占了大多數,當時準備學師范的同學也轉變想法準備讀研。當然也有幾個同學想本科畢業以后直接出來工作,傾向于當一名中學老師。”

          專家說法

          應在基礎教育開國學班

          隨著社會上國學熱興起,大學校園里的國學班也成為熱門。怎樣看待國學熱?本報記者專訪了人民大學國學院副院長孟憲實。

          對國學熱情不具普遍性

          孟憲實說,國學熱雖然帶有普遍性,但從復興的趨勢看,有功利因素驅使。現在說不清誰認識到了傳統文化的好處。更多的是個人因自身需求的感悟和學習,全民的認知并沒有。我們接受的教育都是技術上的,沒有文化上的。對國學的認同,也是個別經驗造成的,不具普遍性,基礎薄弱。

          開國學班是重視國學的實用性。這類人對國學的上心是從需要出發。因為古人的國學是屬于啟蒙的,給老板上的也是一般啟蒙類的國學。國學的實用性,是國學生命力的體現,西方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絕對沒有國學的大,中國人還是要用中國人的方式打交道。這就是國學。

          國學教給你的是衣食住行。弘揚國學的主力部隊是基礎教育。但現在教育部還是沒有重視這個問題,教育仍然圍繞著高考指揮棒走。

          現在要怎么把思想轉化為政策,實施起來?孟憲實建議,在基礎教育開設國學教育課,把國學教育真正落實。

          小孩私塾不能只學國學

          對于社會上出現的孩子在私塾里學國學的現象,孟憲實說,深圳和其他一些地方都有私塾出現。有些私塾只學國學,不學文化課,這樣不行。有些家長認為孩子不給自己鬧事就行了,也是不行的。他反對專門的國學的教育。

          國學是在品德上才有優勢。學校有品德教育課,但不能起到作用。孟憲實設計了一套從小學一到六年級的教材,叫《中華傳統美德》,他希望教材有更多作用,和文化課合為一體。孟憲實認為,這么大的文化系統,要用三言兩語概括出國學是不對的。

          如果國學還沒普及的情況下,小孩子要學習讀些什么國學書比較合適?

          對此,孟憲實建議小孩子可以讀些《孝經》、《論語》。

          古人以孝治天下,對此深有研究的孟憲實教授說,古人是用一套制度來管理天下,以孝治天下。沒有能力的老人要怎樣才能受到尊重?人都是勢利的。

          唐朝定期或不定期有尊老的措施,給老人發東西,有糧食、衣物,年齡越大待遇等級越高。還有一個制度是士丁。如果你家里有老人,就可以不用服兵役,在家好好干,服侍好老人就行。老人一過80歲,家里就要有士丁。那老人在家里的地位自然就高。

          前幾年,民政部決定給80歲以上的無收入老人人均每月發100元。很多低收入階層,1200元一年是高收入,孝道自然就出來了。

          文、圖/?本報記者何濤?實習生何麗麗

          原文鏈接:[廣州日報]國學科班生:沒想到冷門專業忽變熱門

          編輯:人大新聞網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 田中瞳中文字幕久久精品|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国产天堂亚洲精品| 538精品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九七精品乱码| 国产精品无码AV不卡|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 | 精品无码综合一区| 伊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日批日出水久久亚洲精品tv| 97久久精品人妻人人搡人人玩|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香蕉网| 四虎8848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久久91精品国产91| 少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亚洲精品蜜桃臀|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三| 99任你躁精品视频|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无码| 久久精品三级视频| 国产三级精品视频| 亚洲午夜精品在线|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 精品91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国产高清|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va| 久久精品桃花综合| 久久久免费的精品| 精品多毛少妇人妻AV免费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麻豆| 99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果冻| 日韩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小说 | 一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久精品国产免大香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