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走進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館,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論語·述而》中的此句話,它形象地詮釋了人民大學國學院所致力于培養的優秀人才所應具備的素質。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自2005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推動國學教育,培育新型國學人才,以“大國學”、“新國學”的理念努力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塑中華文化自信心。為此,學院不僅在學科定位、教師隊伍建設、課程體系設置、人才培養、國際交流等各方面推動國學教育,還在傳統課堂教學之外,鼓勵學院教師開辦經典讀書班,開拓出一條全新的國學人才培養道路,進一步培育貫通文、史、哲(經學、子學)、國學基礎以及西域研究的新型國學人才。
讀書班的設立:中西結合?古今融匯?打破學科壁壘
北宋歐陽修有言: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融匯中西古今,國學院經典讀書班自2007年開始,陸續開辦。在傳統課堂教學之外,探索出一條培養新型國學人才的道路。
中國的傳統學術講求貫通、融通,其精髓博大精深,然而文史哲的西方學科框架,很難將中國的傳統學術完全涵蓋進去,削足適履之弊早已屢見不鮮。受制于現代學科設置體系,當前的國學課堂教學很難真正做到對于文史哲的完全融會貫通。盡管人民大學國學院在學科設置上以研讀經典為核心,并努力做到學科知識之間的相互補充融合,但是有限的課堂教學卻很難完成深入研讀經典的課程目標。
面對學科設置和課時限制的壁壘,國學院教師汲取西方先進經驗,回溯中國古代書院模式,在課堂教學之外,開辟出經典讀書班的教學方式,為國學教育尋找到一個新的突破口。
國學院執行院長黃樸民教授在談及讀書班的設立原因時說,“在西方,學術研究領域的習明納爾(seminar一詞的音譯)非常流行,這種專題討論式的教學方式已成為一種教學和研究的制度。在教授指導下,由高年級學生和優秀學生組成研究小組,定期集中在一起,共同探索新的知識領域,這種形式對于我們當下的國學經典研讀是非常具有借鑒意義的;而在中國古代,以自學、教學、共同講習和教師指導相結合的形式進行的傳統書院模式,更是研習古代經典的一種良好方式。”
“人大國學院一直堅持‘大國學’、‘新國學’的理念,強調國學教育與文史哲的融會貫通,因此就必須保證學生有足夠的學習時間去研讀經典。為此,學院鼓勵教師在中西結合,古今融匯的基礎上,開辦經典讀書班?!秉S樸民院長表示。
國學院經學與子學研究室陳壁生老師談及自己在2007年選擇開辦讀書班的原因時表示,“一方面,大學體制在經典教育上存在著缺失,任何一部經典的教學都不可能在較短時間內完成,更不可能進行深入的研讀,讀書班的開辦恰好彌補了現代大學教學的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當代大學生普遍忽視元典閱讀,而元典閱讀是國學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讀書班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敦促學生閱讀的作用?!?/p>
國學院開辦經典讀書班還有著其自身的獨特優勢。國學院設有國文教研室(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所)、國史教研室(中國古代歷史研究所)、經學與子學教研室(經學研究中心)、國學基礎教研室、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所(漢藏佛學研究中心),具備多學科的教師資源,可以通過多學科的角度閱讀元典,夯實其文史哲諸方面的基礎知識,培養新型國學人才。
讀書班的形式:立足文獻?細讀精思?營造互動氛圍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國學作為一門扎根于中國古代經典文獻的綜合之學,更需要循序漸進,熟讀靜思的讀書方法。讀書班的開辦便是以精讀古代經典文獻為基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國學院經學方向教師陳壁生是國學院最早開辦讀書班的教師之一,2007年,他首先開辦了《論語》讀書班,并延續至今,期間還陸續開辦過《詩經》讀書班和《左傳》讀書班。
談起自己開辦的讀書班,陳壁生老師認為,其讀書班最大的特點就是重視注疏。“現代文史哲學科在閱讀經典時,缺乏對于注疏的閱讀,而注疏是經學研究的重點,沒有注疏就沒有經學。《論語》讀書班就是以《論語》的四家注本為基礎,由不同學生分別負責其中一個注本,在每次讀書會上,學生對照注本逐一解讀,并相互討論。”陳壁生老師介紹道。
國學院歷史方向教師孟憲實開辦的唐代基本史料編年考證讀書班從2007年5月開始,已經堅持了6年多的時間。孟憲實老師介紹說,史料是歷史研究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史料編年不僅能夠為學生打下良好的歷史研究的基礎,增強其對于唐代史料的熟悉程度,發現史料中存在的問題等等,而且由于在唐代歷史研究領域,缺乏史料資料編年的匯總考證,此項工作對于整個學術界也是有著重要意義。參加其讀書班的學生,基本上都為孟老師的學生,從本科到博士,都參與到史料的編年考證中去,為其學術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國學院思想史方向教師梁濤于2012年開辦了《荀子》讀書班,一周一次,每次大約3個小時的時間。參加者既有國學院學生,又有人大其他學院如哲學、國際關系學院學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國際儒學研究院的學生也會參加。
梁濤老師介紹說“我們的讀書班主要以開放式討論的形式進行,學生以《荀子》的各家注本為基礎,依照每周讀書任務,仔細閱讀文獻。由字句上升到義理,這樣音韻訓詁、考據義理才能都照顧到?!?/p>
梁濤老師表示,其讀書班最重要的就是強調細讀,每個字包括虛詞都要落到實處,切忌“好讀書不求甚解”。梁濤老師還擔任國學院《孟子》課程的授課教師,談及課堂教學與讀書班的不同之處,梁濤老師認為,課堂教學的課時限制,只能對于經典進行快速的瀏覽,而讀書班強調的是精細研讀,他曾經也嘗試過在課堂上對文本進行深入的研讀,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國學院史學方向教師張耐冬,為學習魏晉南北朝史的學生開設了一個專業性讀書班——“魏晉南北朝基本史料”讀書班,此讀書班每兩周組織一次,目前有11名高年級本科生與碩士生參加。
張耐冬老師對這個讀書班有著明確的定位,“先以研究者集中使用的基本文獻作為閱讀內容,在閱讀史料的同時,介紹每一條史料的相關研究成果與代表性觀點,同時向學生講授如何閱讀史料并從中提取可供研究的信息,分析前人使用該史料進行研究時的方法與得失,培養學生獨立閱讀史料、辨正史料與綜合運用史料撰寫論文的能力?!?/p>
談到近一年以來讀書班的情況,張耐冬老師認為“細讀才能深思,溫故而后知新”。他談到:“我們采取的是‘慢熱’的形式,以讀書為主。國學院的課程體系注重貫通,強調經、史、子、集幾大部類下相關學問的互相作用,對本科生而言尤其如此,所以一開始就進入專業研究未免操之過急,而從讀書入手,了解史料的特征,反復對史料中所蘊含的信息進行揣摩,再對相關的成果進行學習、反思,對學生而言才能真正進入專業學習狀態?!?/p>
由國學院國學基礎教研室發起和組織的《春秋左傳注疏》點讀班是眾多讀書班中別具特色的一個。該班以未經標點的《春秋左傳注疏》(影印阮刻《十三經注疏》本)為點讀對象,以文字訓詁、疏通文意為主,旨在提高本科生直接閱讀原汁原味古文獻的能力,夯實其文史哲諸方面的基礎知識。
《春秋左傳注疏》讀書班有6位教師參加,包括國學基礎教研室的教師陳偉文、李建強、華建光,國史教研室的教師張耐冬、張明東,以及經學子學教研室的刁小龍。6位老師分別從自己研究領域對于文獻進行解釋,涵蓋文字、訓詁、音韻、版本、歷史、考古等多方面內容。讀書班堅持每兩周一次,每次三小時。參加的學生大致穩定在15人左右,大部分來自國學院2011級本科班,個別來自2008級、2009級、2012級本科班。
國學基礎研究室李建強老師向記者介紹了讀書班的基本情況,“每次讀書班之前,學生都預先完成逐字點讀任務,并盡量查閱工具書和相關資料,嘗試解決閱讀過程中遇到的文史哲各個方面的疑難問題。點讀班上,則每一小段文獻由一位學生領讀,讀完后由領讀者或其他學生提出值得討論的問題,然后大家進行討論。在此過程中,教師積極提示問題、參與討論,從各自的專業方向答難釋疑。”
國學基礎教研室教師華建光表示,《春秋左傳注疏》點讀班激發了學生對經典文獻的研讀熱情,初步提高了學生閱讀古注疏和撰寫學術論文的能力。此外,由于參加點讀班的老師們來自文史哲的各個方向,所以可以對同一部文獻從不同角度進行解讀,無形之中做到了學科之間的融合和貫通。
讀書班的成效:夯實基礎?融會貫通?拓寬治學門徑
談到一年以來《荀子》讀書班的成果,梁濤老師認為:“經典讀書班真正做到了貫通文字、考據、義理,使學生受到較全面的訓練。《荀子》讀書班通過文本閱讀,已經撰寫了二十余條荀子札記,解決了《荀子》文本中的一些疑難問題?!?/p>
由華建光等老師組織的《春秋左傳注疏》點讀班,一年下來已點讀至隱公四年,并且發現了不少問題,比如阮元??庇浳葱3龅陌姹井愇亩嗵?,北大標點簡體版《春秋左傳注疏》的標點錯誤五十余處。
參加過“魏晉南北朝基本史料”讀書班的蒲宣伊同學在2012年代表人大國學院參加了在武漢大學舉辦的全國首屆國學院本科生學術論壇。談到讀書班對她的影響,蒲宣伊認為“主要是在課程之外,對專業所涉及的材料和方法進行細致和深入的講解,一個人讀書是寂寞的,多人讀書才能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大家互相討論,激發靈感,也能找到做論文的興趣方向。”
國學院史學方向研究生一年級學生陸明波,從本科開始便參加過學院多個讀書班,包括《論語》讀書班,《左傳》讀書班,“魏晉南北朝基本史料”讀書班等。作為一名在國學院已經學習、生活了5年的學生,陸明波對于讀書班的開辦有著自己獨特的體會。以華建光老師組織的《左傳》讀書班為例,他認為,此讀書班匯集了學院不同專業方向的教師,從文字、音韻、文本、歷史、考古等各個方面對于經典進行解讀,從這一角度上來說,讀書班對于培養貫通文史哲的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陸明波同學非常認可讀書班的讀書方式,他說,“國學院開設課程非常廣博,有限的課時難以做到深入研究,讀書班恰好彌補了這個不足?!?/p>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參加讀書班的眾多學生紛紛表示,通過讀書班,他們更好地學會了讀書的方法以及研究問題的方式方法。參加過《荀子》讀書班的思想史方向研一學生魯雯雪表示,讀書班教會了她很多讀書方法,例如如何發現問題,發現問題后如何利用工具書解決問題等,這對于其學術能力的培養都是十分有益的。2009級學生吳天宇,從大一就參加了陳壁生老師的《論語》讀書班,說起參加讀書班的感受,吳天宇表示,讀書班教會了他讀書的方法,也使得他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對于學生的基本功素養是有著重要益處,“國學院學生最大的優勢之一便是能夠直面原材料,讀書班直接閱讀元典,并結合不同注本,對于我們培養閱讀元典的基本功是很重要的?!?/p>
國學院史學方向研二學生李淑,從本科開始便參加了孟憲實老師的唐代基本史料編年考證讀書班,她表示,在讀書班學習的這些年中,增強了其對史料的熟悉程度,對自己的學術研究也起到了很大的幫助。國學院史學方向研一學生杜文心,參加了張耐冬老師的“魏晉南北朝基本史料”讀書班,談及在此讀書班的收獲,杜文心認為,“史料中蘊含的信息十分豐富,讀書班對逐條史料進行分析,不僅從其本身的信息進行挖掘,并從史料的使用方法、使用角度、使用史等多方面啟發學生史學研究的方法,在專業范圍內,更加系統化深入化,有助于學生更快找到治學門徑?!?/p>
而剛剛由國學院歷史方向教師張明東開辦的金文研修班,也引起了學生們的極大興趣,此研修班將與其他讀書班相互補充配合,增強學生考古學、古文字等方面的知識和基礎。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國學院學生通過參加讀書班,對于經典有了更深的認識,尤其是對于剛剛步入國學院的學生來說,讀書班的氛圍更加有助于激發他們對于學術研究的興趣,也利于他們更快更好地打下國學入門的基礎;而對于進階階段的學生來說,讀書班的細致閱讀,也有助于其盡快找到自身的治學門徑,加強理解的深度和廣度。
在學院教師開辦讀書班的帶動下,國學院學生開始嘗試由學生自己定期舉辦讀書班,交流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問題。由2011級馬子木同學組織的國學院本科學生參與的《史記》讀書班,便是全部由學生組成的讀書班。其借鑒教師讀書班的方式,以學生主講、相互討論的形式進行。由于學生們都來自國學院不同的專業方向,對于《史記》的文本可以從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這對于學生讀書思考大有裨益。
國學院讀書班的開辦,是國學院在人才培養模式上的又一項創新。“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經典的閱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的是持久而艱深的努力。國學院正是通過讀書班的形式,將經典閱讀融入學生日常學習中,通過持久而精細的閱讀,直面文獻自身,夯實基礎,融會貫通,以此探索一條新型人才培養道路,以期培養能夠貫通經史子集等幾大部類及相關學問的新型國學人才,承擔起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歷史使命。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2012級碩士研究生董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