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生的幾次校園極端事件,讓大學宿舍關系危機成為公眾話題。宿舍關系緊張,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資源稀缺造成的矛盾:高校擴招,宿舍資源緊張,個人空間也變得狹小;同時電子產品和生活物品的極大豐富,也使得學生個人用品所占空間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家庭條件相對優越的獨生子女,從小就享有獨立生活空間,猛然開始獨立的生活和學習,還要面對無處不在的差異,不同的性格、迥異的生活習慣,乃至打呼嚕、說夢話、磨牙等等,讓他們適應起來,的確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應該看到,舍友之間的矛盾沖突,畢竟都是在日常生活和成長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適應性問題。大學時代,要學習知識、掌握方法,同樣也要培養獨立思想、健全人格。前者猶如枝葉,后者恰似主干,二者兼具,才能長成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乃至國之棟梁。
從這個角度講,大學宿舍也是不可或缺的學習場所。一間陋室、五六室友、四面八方,不同背景、不同風俗、不同習慣,匯聚在一起。難忘回憶、思想碰撞,甚至矛盾沖突都發生在這狹小的空間里。正是由于在這狹小的公共空間里學習生活,每個人都要學會欣賞和包容他人、克制和約束自己,在互相比較、互相學習當中共同提高。
同時,學生無論來自富裕或貧困家庭,大家要平等地生活在相同的條件和空間里,享用無差別的生活和學習環境,要想贏得尊重和成功只有依靠自身的努力,這對于學生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成長往往在不經意間。每一次“臥談會”,都是一次難得的思想交流碰撞,談時事、聊學術,討論一部戲劇、一場電影,抑或是調侃某位老師或某位名人,都會在交流、爭執中拓展個人看待事物的角度。
宿舍集體生活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教育功能,即教會學生如何處理個人與集體、社會的關系。在一個集體空間中,如何厘清個人權利的界限,如何參與公共管理,共同形成一個和諧的團隊。比如討論和制定宿舍公約、維護公共衛生,在矛盾中逐漸形成穩定的秩序。
總之,宿舍集體生活是大學時代不可或缺的美好,集體生活會塑造出一個個不同的自我,充滿自信地走向社會迎接挑戰、承擔責任。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學工部副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