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網]文理學者對話"文理" 稱跨越與融合最重要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2013.04.15
中新網北京4月12日電 (記者 馬海燕)“‘煙草院士’是文理兩種人的思維矛盾的典型案例,做煙草研究的人也許一門心思想的是怎么降低煙草危害,但學文的人是從人文關懷和社會影響考慮。”原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趙啟正12日如此表示。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趙啟正與理學院院長解思深12日在展開一場“文與理的對話”,帶給學生文理融合與跨越的思考,“煙草院士”的案例再次被重提。
關于“文與理”的對立由來已久。中國學生自高中就開始分文理科,考入大學后也是文理科之間互不了解,彼此隔膜。文科生認為理科生太死板,只會推公式;理科生認為文科生什么也不干,整天看小說聽音樂。
趙啟正說,文理思維不同是天然的,但沖突之后就要解決這沖突,跨越與融合、文理兼修才是當今學生的努力之道。學核物理出身的他后來轉行走上新聞工作崗位時也曾疑惑什么是“正面報道為主”,理科思維告訴他要界定“正面報道”、“為主”是多大比例。
同樣是學物理的解思深搞了一輩子的科學研究,他也深感50年代在北大求學時讀了很多人文、藝術的書,學自然辯證法對日后工作的重要影響。
無數大師無論文科理科如畫家吳冠中、物理學家李政道、數學家丘成桐都認識到文理融合對個人成就的作用。解思深建議文科生多一點理科素養、了解一些理學基本概念、交幾個理科生好朋友;理科生讀一點文學藝術的書,對各自的人生大有裨益。
解思深說,我們的大多數科學家還沒有愛因斯坦那么大的成就,人文學家也沒提出大家都認可的價值。在當下,文理要相互包容,“就像50年代理科生一定要找個文科生做老婆,先將就著過吧!”
“文科生和理科生一個是從左邊看,一個是從右邊看。”兩位年逾古稀的老者告訴青年學生,當今的世界正是文理科共同努力,才變得豐富多彩,但無論什么選擇都不能好高騖遠,堅韌不拔才是人生的精彩之道。
編輯:天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