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從174名候選人中選舉出161人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13人落選,差額比例8%。
與10年前相比,今天的差額比例已經大為提高。2003年選出的十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有8位候選人未當選,差額比例為5%。2008年,這個比例提高到7%。
今天選出的161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作為最高國家立法機關的“常駐面孔”,無論在人代會期間還是閉會時,都行使重要職權。
常務委員會是全國人大的常設機關。人代會一年一次,常委會委員們則一般每兩個月就要開一次會,會期大約一周。譬如,在閉會期間,他們負責審查和批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國家預算在執行過程中所必須作的部分調整方案,根據國務院總理的提名決定部長人選。如果遇到國家遭受武裝侵犯,宣布戰爭狀態,同樣由常務委員會決定。
今天連任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科學院黨組副書記方新是其中之一。2003年3月,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出現了19位特殊面孔,這是第一批“專職委員”,方新就在其中。
這些專職委員年富力強、學識精深,優化了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結構,被視為中國人大制度改革的亮點和中國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體現。
當上人大常委會委員后,方新這位理工科出身的院士開始自學法律,這是“履職需要”。
據方新回憶,當時她與信春鷹等10位專職委員是中組部選派的,分別來自法律、科技、金融、環保、教育等領域。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等人是中央統戰部方面推薦的人選。這些人中最年輕的倪岳峰、鄭功成,當時都只有38歲。
“當時我的關系都轉到了全國人大機關,工資在那里發。”方新說。她認為,設立專職委員,將各方面的專業人才充實到人大立法機關,加強了立法工作的專業性、延續性,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方新的“專職委員”身份持續到2004年12月,因工作需要,她又回到了中科院。不過,她迄今連任了3屆人大常委會委員。
當年與方新一起來到全國人大的信春鷹,是中國社科院的法學專家,文革后我國第一位女法學碩士。
十年歷練,如今信春鷹成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2013年3月4日,亮相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主持人的李連寧,此前曾任教育部部長助理,10年前成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專職委員。如今他已任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機關黨組成員。
曾任最高人民檢察院刑事申訴檢察廳廳長的專職委員何曄暉,2008年4月任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曾任國務院法制辦公室財政金融法制司司長的專職委員沈春耀,2011年被任命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
2003年,38歲的倪岳峰從國家海洋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任上成為專職委員。2011年,他已成為福建省副省長。十八大上,他又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
方新認為,10年來,專職委員們表現出色,在各自領域發揮了突出作用。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解焱對方新的履職印象深刻。今年兩會前夕,解焱聯合100多位民間人士起草了一份自然保護地的立法建議,并四處尋找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希望他們幫忙轉交。
解焱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頂頭上司方新得知此事,專門給她打來電話,與她探討這項研究的立法訴求。這只是方新作為人大代表、常務委員會委員的一次正常履職。
2007年,當鄭功成開展社會保障改革與發展戰略研究時,很多人覺得他的設想是烏托邦,無法想象農民也可以獲得養老保險。如今,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已經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實現了制度全覆蓋。看到農村的老人們領到養老金,鄭功成覺得“很開心”。“當時人們不相信制度建設的速度,也不相信中央政府能下這么大的決心。作為學者,我研究的時候當然要超前一點,并不斷給國家提供建議。”
方新認為,專職委員制度還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最為重要的是,專職委員應該流動起來,不斷有新鮮血液補充。經過一段時間歷練,這些委員再流動出去,把法治的思想、思維帶到新崗位,這樣更有價值。”
關注中國人大制度的人從十八大報告里找到了與之有關的表述。其中提出要“優化常委會、專委會組成人員知識和年齡結構,提高專職委員比例,增強依法履職能力”。
看來,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常駐面孔還會有更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