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這些被老百姓稱為養老錢、救命錢的保障資金究竟每年收了多少、花了多少,是不是真的到了收不抵支的困境?
今天在審議財政預算報告草案時,不少代表都發現,今年的預算草案多了三張表:2013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收入預算表、支出預算表和結余預算表。養老錢、救命錢的收入、支出、結余情況一目了然。
據介紹,這也是社會保險基金首次納入中央預算口徑進行管理,接受人大監督。
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中央專職副主席嚴以新說,之前社會上一直有養老金虧空的說法,這3張表終于講清楚了,不管是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還是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總體都是有結余的。這些信息列入預算報告,向人大代表公布,并接受代表監督,很好地回應了社會關切。嚴以新認為,社會保險基金納入預算管理也是我國預算制度在完整性方面的進步。
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說,在我國公共財政預算發展的歷史上,曾經有一個獨特的產物——預算外資金。也就是說,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是所有的政府財政收入都被納入預算進行管理,那些沒有被納入預算的資金,自然就游離于人大代表的監督之外。
近年來,隨著預算制度的不斷完善,從2011年起,我國全面取消預算外資金,將所有政府性收入納入預算,進行全口徑管理,接受人大代表的監督。而相關法律也有了新的規定,強調我國的預算是一個包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障預算”四本預算在內的復式預算體系。
特別是,十八大報告在談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時,提出要“加強對政府全口徑預算決算的審查和監督”,并將其作為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的一項重要內容。
有了之前制度和法律的層層鋪墊,今年全國人大代表拿到了“四本賬”,比往年多了一本社保基金的收支賬。
不少代表都注意到,預算報告草案中,有這樣一段解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已經試編3年,相關制度體系和管理機制逐步建立。按照全國人大的要求,財政部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衛生部首次正式編制了2013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包括社會保險法已經明確的各項基金。
匯總中央和地方預算,2013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收入為3.28萬億元,支出2.7萬億元,本年收支結余4915億元,年末滾存結余40943.1億元。
在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鄭功成看來,社會保險基金納入預算全口徑管理,可以使社會保險基金基金的運行信息更透明,不僅是預算制度的完善和進步,也會推進社保基金更加規范地運行,更穩健、更安全。
過去社保基金的使用,一般只需經過社保、財政部門本級審批,收支都是政府內部做決定,怎么收、怎么支、怎么用都缺乏監督,導致了一些違規支出。
2012年,審計署投入4萬人,歷時3個月,首次對全國的社保基金使用情況進行審計,拿出了一本清晰全面的全國社保賬。雖然審計對社保基金的使用情況給予了較為正面的評價,但也指出還存在重復參保、違規支出社保基金等問題。
那次審計之后,業界也有更多的呼吁,要應將社會保險基金納入預算,接受人大的監督。
賈康委員也表示說,社保基金是國家的一種戰略儲備基金,是應對著今后幾十年人口老齡化過程中間和養老體系支出的的主要儲備,是關系到整個國家社會長治久安的公共資源。社保基金納入預算就意味著要進一步提高它的透明度,要接受整個預算程序,要更充分地向人大代表和社會各界報告相關信息。而這個過程有助于使這種公共資源的配置更加優化。
全國政協委員、審計署總經濟師李勇庫說,納入預算管理后,社保基金自然就成為審計的重要內容之一,審計部門也會加大對社保基金的審計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