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共議? 社會教育與青少年健康全面成長
陳雨露代表
關于社會教育,我談三點認識。第一,要樹立大教育的觀念。現在學校承擔的責任確實有點不堪重負,原因就是和學校之外的 教育缺乏有效地協同。學校里面的很多教育很容易被校外因素沖銷。從這方面講,樹立“大教育觀”,發展社會教育,學校教育才能搞好,否則學校教育只能是事倍功半。
第二,樹立全社會的社會教育責任觀?,F在的大學生都在同時上兩個大學,一是在課堂,一個在網上。網絡使用越來越方便,不少青少年 也認為網上社會就是一個真實的社會,課堂和網絡一旦混同一起,教育的效率就大大打了折扣。政府、企業、民間機構,包括學校都應該樹立社會教育的責任觀,這 里面就涉及到正能量的傳播,負能量的治理,弱勢群體的社會教育等問題。
第三,樹立社會教育的現代秩序觀。社會秩序意識的建立是一個大課 題,應該向發達國家學習,學習什么是法治國家、新聞倫理、社會責任等。對于網絡虛擬世界而言,我覺得要實現有序發展,一是去杠桿化,二是在正能量傳播方面 發揮作用,類似“感動中國”這樣的節目效果就很好。同時,對于負能量的底線要引起重視。第一步可以做的,就是要掃清有害信息,這一點在發達國家有成熟的經 驗。再上一個層面就是社會道德教育,包括傳統的仁義禮智信。再上一個層級,就是以學校為主戰場的信仰、理想教育。要通過建立這種分層的教育體系,特別是在 立德樹人的教育過程中,實現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有機銜接,逐步構建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代社會教育和現代大教育體系。
張樹華委員
青少年的社會教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千百萬的家庭都感受到我們的社會教育還比較欠缺。我認為發展青少年社會教育,一是讓孩子從沉重的書包下解放出來,二是從課外班的奔波中解放出來,把我們的孩子培養成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公民。
我感覺相關的研究已經很細了,問題也很明顯,關鍵是怎么做,提什么樣的措施才管用。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社會教育在整體教育體系中占的比重太少,“應試教育”的趨勢沒有根本扭轉,教育的功利化傾向太強。有人評論中美之間的差距,主要就表現在我們還沒有一流的教育。在這里,我呼吁要從未來中華民族繁榮、發展的角度,全面規劃青少年的社會教育,從工作格局、資源配置方面做好頂層設計。如果這方面的工作做不好,就可能成為中華民族“復興夢”的瓶頸。
曾鈁委員
發展青少年的社會教育,最根本的措施是要解決好教育資源的均衡問題。如果不能解決資源配置的問題,取消這樣那樣的興趣班實際上沒有太大意義,事實上也做不到。比如說,杭州的青少年宮為青少年朋友做了很多事情,包括社會參與和實踐,這是直接的體驗式教育,也是青少年接受社會教育的重要場所。杭州可能具備這個條件,但在很多農村地區就不具備這個條件。所以,我感覺當前開展社會教育,需要解決教育資源的均衡和公平問題。社會教育需要具備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比如說公共圖書館、少年宮等活動場所。這些問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會逐步得到解決。另外,關于興趣班,我感覺興趣班也沒什么不好,如果真是孩子感興趣,而且是積極向上的,就應該積極支持個性愛好的發展。
張駿委員
現在的社會教育,某種意義上還是學校教育的繼續和延伸,并沒有擺脫學校教育模式。首先要明確什么是社會教育,社會教育跟學校教育有什么不同。我們都生活在社會中,社會要正常運轉,并不是只靠管理、限制,讓大部分成員形成社會共識也非常重要。今年春節期間,北京的煙花爆竹放得比往年少,主要是大家有了共識,霧霾天氣太嚴重了,大家同在一個藍天下,要少放一點。社會共識是動態的,有歷史范疇?,F在中國社會需要什么樣的共識呢?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對孩子有這方面的灌輸、教育,這就是社會教育的功能。這方面要形成的共識有很多,比如環保、低碳,具體到垃圾分類等。如果要區別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一是要灌輸平等意識,二是凝聚社會共識。要充分挖掘社會教育的獨特性,這樣我們的工作才有方向。
陳小川委員
社會教育應該有清晰區別于學校教育的獨有取向,比如平等、公民意識、社會責任意識等?,F在要充分認識到網絡的力量。無論對青少年的社會教育做多少積極工作,往往會被網上負面的信息沖淡、化解,尤其是那些負面的影響絕大多數體現在青少年身上。如何凈化網絡文化環境,有利于年輕人的健康成長,值得深入思考。網絡游戲這幾年發展迅猛,經濟利益非常明顯,但是不能不考慮社會責任和社會道德,不能靠毒害年輕人來掙不道德的錢。那么多的網站,充斥著暴力、色情信息,怎么可能有公信力呢?怎么可能對青少年進行積極的社會教育?如果說青少年社會教育要全面發展,就要充分運用好網絡教育這個陣地和平臺。
彭雪峰委員
我是職業律師,做法律工作的,對于青少年犯罪問題一直比較關注。青少年犯罪問題一直以來應該說比較突出,特別是最近這幾年,青少年犯罪率有居高不下的趨勢。這里面既有家庭教育的問題,也有學校教育的問題,因素很多,但是我認為和社會教育滯后也息息相關。我想提四點建議:第一,推進教育體制的改革,改變教育觀念,改進現有的教育體制和教育模式。第二,建議有關部門對社會教育進行全面調查分析,在此基礎上制定統一的青少年社會教育發展規劃。第三,規范和發展大眾傳媒的教育作用。不僅電視、電影,網絡、廣告也應該盡快探索實行分級管理制度。特別是網絡,現在基本上沒有什么限制,很多網站經營者關注的就是網絡點擊率,關注的就是商業利益,不去考慮社會教育。第四,重點支持特定地區以及特殊青少年群體的社會教育。比如中西部地區、中小城市,社會教育場所應該增加,博物館、圖書館、青少年活動中心這些社會教育場所應該納入城市發展規劃。
山翀委員
日常生活中我接觸一些家長,他們面臨社會教育的各種選擇往往無所適從,不知道如何抉擇才更有利于孩子將來的發展。我的建議是,希望政府有關部門組織社會教育專家編寫社會教育大綱,說明各種社會教育的方法、作用、利弊,與家長和青少年分享。在我看來,社會教育可以分為主動的和被動的兩類,前者是指青少年在社會活動中主動接觸教育和引導,后者是指家長和其他教育者有意識地幫助青少年來進行選擇。如何科學地選擇社會教育形式,政府應當進行推動和指導。目前家長給自己的孩子選擇社會教育方式時,多數人只能遵循從眾心理,別人的孩子選擇了我的孩子也要選,這種選擇是不科學的。絕大多數孩子也沒有充分理解家長為什么給自己選擇這種社會教育,對自己有什么好處,只知道家長讓學,或者別人在學我也學。青少年在接受社會教育時,如果明確了目標,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黃元河委員
大家都知道,社會的發展和社會的將來都取決于青年一代。所以我們必須關心青少年的健康全面成長。在我看來,目前社會教育不足的地方在于社會實踐不足。開展社會教育,就是要讓青少年切身感受到社會的存在。比如垃圾處理、廢物處理,要讓青少年在親身體驗實踐中知道,簡單掩埋會造成多大程度的污染,分類處理不僅能減少污染,還可以創造財富。社會生活必須要親身去體驗,才能體會到“粒粒皆辛苦”的含義。我同意給社會教育立法,通過立法倡導社會教育,鼓勵和推動社會機構、企業參與社會教育實踐基地建設。通過立法,也可以明確政府在社會教育中擔負什么樣的責任,如何進行財政支持,同時廣開渠道,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教育。目前我們關于教育的幾部法律,如《教育法》、《義務教育法》、《職業教育法》等,大部分還是只涉及學校教育,缺乏社會教育方面的立法。
嚴望佳委員
對于社會教育我有一些觀察,在這里提出來供大家參考。一是社會教育就應該靠全社會。除了學校里面孩子能接觸到的教育之外,都屬于這個范疇,不可能有一個主管部門把社會教育全部涵蓋。二是真正好的教育應該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來進行,隨時隨地進行引導?,F在的教育功利性、目的性太強,孩子上什么課、看什么書,都要聯系到今后的職業、收入。三是要發揮網絡在青少年社會教育方面的積極作用,要從政策層面積極創新網絡管理方式。四是發揮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讓青少年從中汲取滋養精神的養分,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紀斌委員
開展社會教育,我想首先要明確社會教育的目標。無論什么樣的教育,根本目的在于育人,在于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公民。從封建時代的私塾教育發展到現代教育,教育的理念不斷進步發展,不同歷史時期都有獨特的歷史背景和邏輯,不能簡單地否定。我們的社會教育應在育人、樹人、塑人方面發揮作用。我有三個方面的建議:一是要進一步規范社會教育。謀劃社會教育的長遠發展,規范社會教育的內容范疇,社會教育的目的不能簡單等同于特長教育。二是社會教育不能脫離家庭教育。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主要空間,家長的言傳身教、家庭整體氛圍應該發揮社會教育的功能。三是要突出社會教育的公益性。政府要加大社會教育的投入,建立政府投入為主體,社會支持為補充的社會教育支撐體系。
倪邦文委員
社會教育應該是人類最早的教育形式,伴隨人類社會發展,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才得以從社會教育中分離出來。我國目前處于社會轉型期,需要通過發展社會教育來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當前社會教育主要存在缺少社會支持、“學?;薄斑吘壔壁厔輫乐?、缺少實施載體和科學評價機制等問題。青少年社會教育,本質就是促進青少年成功社會化的過程,應該在多個主體共同作用下完成。建議:一是家庭應當在青少年社會教育中積極介入。在影響青少年心理和行為的各種因素中,家庭教育的影響尤為顯著。二是要積極發揮社區的育人功能。社區是社會構成的基本細胞,是社會成員生活的重要場所,對于青少年社會教育具有時間、空間、主體等方面的優勢。三是可以充分用好學校教育的陣地。
汪宏坤代表
青少年社會教育旨在幫助青少年完成社會化過程,引導青少年從實際生活中認識社會、融入社會、適應社會,從一個“個體人”獲得全面發展而成為一個“社會人”。對此,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提出相關建議供參考。一是社會教育要注重培養“健全的人格、健康身心、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綜合素質”。人的成長過程就是社會化的過程,社會教育就是幫助青少年社會化成長,使他們成為合格的公民。要積極引導青少年參與慈善活動、環保活動、志愿服務等社會公益活動,在這些實踐中鍛煉自己,培養良好的道德觀念、公民意識。二是社會教育要注重對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要建設美麗中國,我認為不僅僅是山青、水綠、天藍,更要重視青少年道德養成,增強愛國情懷、責任意識。三是要發揮媒體作用。強化媒體責任,積極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好的社會氛圍。比如中央電視臺每年評選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的事跡,總能在全社會引起良好反響,成為青少年心中的楷模。青少年接觸社會很多是通過媒體,媒體要積極發揮正面引導作用。
(記者 李建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