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漢辦與中國人民大學日前共同舉辦第三屆世界漢學大會,“漢學與當今世界”的主題引發了海內外100多位官員、專家和學者關于新漢學日漸勃興、漢學家有望涌現的熱議。
理解中國才能理解世界
教育部副部長郝平說,當今世界是一個多元對話的世界,是一個在不同文明的交流之中走向和諧未來的世界,這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漢學有責任突破學院和學科的限制,為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作出更多貢獻。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楊慧林這樣闡述大會宗旨:“梳理傳統漢學與當代研究的承續,推動中國主流學術與海外漢學的溝通,探討世界對中國的闡釋以及‘中國道路’對世界的意義,使‘文明對話’與‘文化交流’的主旨得到進一步深化?!?/p>
漢文化與漢學正日益受到關注與肯定。“漢文化的生命力與最終的繁榮為英語世界帶來了啟示性的信息,同時揭示出人類社會的深刻內涵。”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點明漢文化對世界的價值所在。
匈牙利駐華大使庫紹伊·山多爾說:“漢學開拓了我們的思維模式,開闊了我們的世界觀,從而使我們能夠以不同的視角理解事物。”
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馬丁·雅克教授分析道:“在往昔200年間,我們生活在一個由西方創造的世界里。在概念上,‘現代化’與‘西化’等同。然而,21世紀將有所不同:兩個非西方大國的崛起將動搖西方的主導地位,現代化的模式將變得多元?!彼踔链竽戭A言:“短短數載后,無法理解中國,則無法理解世界。”他認為,要理解中國,就必須置身中國的語境下,而非透過西方文明的三棱鏡。
新舊漢學全面透視中國
據介紹,漢學原指西方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現在也包括對現代中國的研究,這就是“新漢學”或稱“大漢學”。新漢學成為漢學研究的熱點。
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姚新中教授舉例說,在英國,80%以上的漢學研究者將研究重點轉向新漢學,即研究現代中國的政治、經濟等諸方面。中國人民大學原校長紀寶成教授對美國多所大學訪問后發現,美國很重視對當下中國的研究。
臺灣清華大學教授陳鈺說,新漢學的說法并非出自學術界,而是始于一位政界人士——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他認為這展示了在新世紀中國文化崛起的潮流下,社會各界關注漢學的心態。
新漢學興起并未排擠傳統漢學,而是形成了兩個研究領域并行不悖的格局。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研究員吉安德統計了俄羅斯漢學近期發展的趨勢,結果表明研究中國歷史、思想、科學的文章占70%,研究中國藝術、文化的占12%,研究中國語言文學的占8%,研究當代中國的僅占10%。也就是說,在俄羅斯,傳統漢學研究仍在唱主角。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前會長柯白從國際溝通的角度表達了新、舊漢學同等重要的思想。他認為,不了解中國歷史,就不清楚中國聲音的原點;不了解現代中國,就可能用舊中國翻譯新中國,導致誤解。
?孔子新漢學計劃推出
此次漢學大會期間,國家漢辦設專場推介“孔子新漢學計劃”。該計劃旨在通過來華學習、中外合作培養等方式,支持各國優秀青年學者成為漢學家和中國研究專家,進而推動國際漢學、中國學教育和研究的發展與繁榮。
國家漢辦主任、孔子學院總部總干事許琳介紹說,“孔子新漢學計劃”包括6個項目,分別是中外合作培養博士、來華攻讀博士學位、“理解中國”訪問學者、青年領袖、國際會議和出版資助。她透露,該計劃即將開通網上申請,首批來華學者將由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選派。
原文鏈接:
相關鏈接:
[新京報]“第三屆世界漢學大會”閉幕:劉震云:中國至少十人可獲諾獎
[京華時報]第三屆世界漢學大會開幕:百余專家學者縱論“新漢學”與“大漢學”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第三屆世界漢學大會在京開幕 百余專家學者與會
[教育部門戶網站]第三屆世界漢學大會舉行 郝平出席開幕式并講話
[China Daily]Hanban releases funds for si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