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教育訊? 11月3日,由中國人民大學與國家漢辦共同舉辦的“第三屆世界漢學大會”在中國人民大學明德堂隆重召開。這是繼2007與2009年兩屆世界漢學大會之后的又一次全球范圍的漢學研究盛會,共有來自海內外的一百多位專家學者參加。本屆大會的主題為“漢學與當今世界”,共設有“新漢學'的趨勢與展望”、“中國道路與世界經濟秩序”、“文化差異與國際政治的走向”、“傳統倫理與人類的未來”、“中國典籍的翻譯及其當代意義:對譯及其差異”等五個議題,意在梳理傳統漢學與當代研究的承續,推進中國主流學術與海外漢學的溝通,探討世界對中國的闡釋以及"中國道路"對世界的意義,通過語言與思想、漢學與國學、“新漢學”與世界大勢的相生互動,使“文明對話”與“文化交流”的主題得到進一步深化。同時,大會還設有“漢學的未來與‘孔子新漢學計劃'”一個大會專場,及“中外文學大獎獲獎者論壇”、“孔子學院與世界多元文化交流”兩個專題論壇,對大會議題進行更為開放和更加具體的延伸。
在第三屆世界漢學大會的開幕式上,第十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許嘉璐,教育部副部長郝平,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等出席會議并講話。郝平在致辭中對這一漢學界盛會的再次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他說,當今世界是一個多元對話的世界,是一個在不同文明的交流之中走向和諧未來的世界,既是人心所向,也是大勢所趨。漢學有責任突破學院和學科的界限,為“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做出更多貢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對于海內外學者的光臨表達由衷的感謝和熱烈的歡迎。他表示,今天世界漢學大會承擔的社會責任及其社會影響日益加強與擴大,中國人民大學將繼續為國內學者和來自世界各地的漢學家搭建一個對話交流的平臺。隨后,許嘉璐圍繞“漢學與當今世界”的時代性、開放性和對話性內涵發表了大會主旨演講。
在為期三天的大會日程中,國內著名學者湯一介、樂黛云、方立天等受邀點評,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高級客座研究員馬丁·雅克、美國貝勒大學資深教授謝大衛、美國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香港城市大學講座教授張隆溪等知名海外學者也將在分組會議上發表論文,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楊念群、南京大學教授程章燦等大陸學者將就相關議題發表自己的見解。
據了解,“世界漢學大會”已成功舉辦三屆。2007年3月第一屆世界漢學大會的主題為“文明對話與和諧世界”,2009年10月第二屆世界漢學大會的主題為“漢學與跨文化交流”。本屆世界漢學大會與前兩屆相比,論題的涵蓋面更廣,不僅包涵漢學與傳統文化的內容,更擴展至政治經濟等相關領域。與會專家學者紛紛表示,“世界漢學大會”不僅是具有廣泛國際學術影響力的學術品牌,同時也是溝通中國主流學術與海外漢學研究的重要平臺。相信本屆大會必定會對漢學的未來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意義,尤其是本屆大會所提出的“大漢學”與“新漢學”的構想和實踐,更將進一步推動世界漢學研究的發展和振興。
原文鏈接:
相關鏈接:
[新京報]“第三屆世界漢學大會”閉幕:劉震云:中國至少十人可獲諾獎
[京華時報]第三屆世界漢學大會開幕:百余專家學者縱論“新漢學”與“大漢學”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第三屆世界漢學大會在京開幕 百余專家學者與會
[教育部門戶網站]第三屆世界漢學大會舉行 郝平出席開幕式并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