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訊 10月19日下午,由中國人民大學與北京外國語大學共同編寫、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與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共同出版的"百部中國京劇經典劇目英譯系列"一期成果(十部)新書發布會在釣魚臺國賓館芳菲苑舉行。發布會由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主持。來自82個國家的121名外交官應邀出席并在現場接受了兩校對此書的饋贈。
據《英譯叢書》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國劇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兼北京外國語大學藝術研究院院長、著名京劇演員孫萍介紹,《叢書》出版計劃是在眾多戲曲界、翻譯界的專家學者、藝術家精心策劃數年后,于2011年9月正式啟動的,國務委員劉延東同志出席了啟動儀式,并提出要將《叢書》打造成"創新工程"、"精品工程"、"世紀工程"。
孫萍主任說,《叢書》計劃收錄一百個左右舞臺藝術經歷了多年推敲檢驗、至今仍有較大影響力的、具有代表性的京劇劇目,即所謂"經典劇目"。共計劃出版十輯,每輯收錄十個劇目,每個劇目獨立成冊,其篇幅內容包括劇目賞析導讀、文學劇本、曲譜(含五線譜和簡譜)、穿戴譜等,佐以大量劇照與圖樣,充分將文字說明視覺化。與此同時,《英譯叢書》也計劃將在未來實現圖書與舞臺演出示范錄像的結合,用靜態的、充分說明各種細節的文字,與動態的、全面立體的舞臺藝術呈現兩相參照,務使傳播效果更充分細致,這也是在整體與細節之間尋找平衡的一種嘗試。《英譯叢書》的另一個突出特色是中英文的全面對照,專為京劇有效"走出去",進行較為充分的海外傳播而設。
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中,語言往往是第一道障礙,也是最難逾越的障礙。不深入有效解決語言問題,不同文化圈內的受眾欲了解劇目的基本故事情節亦不可得,則更遑論各種藝術與文化的細節,乃至藝術表現背后深層次的文化內涵。這其實是歷代京劇海外傳播者們一直面臨的重大課題。幾十年來,帶有英譯內容的京劇文獻,有些囿于編寫翻譯條件所限,或過于簡約以致遺珠之憾,或失之舛訛令人誤入岔路,這既是一種遺憾,同時也在京劇如何進行有效的海外傳播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
據了解,著名戲曲學家、中國藝術研究院終身研究員、96歲的郭漢城先生和著名翻譯家、北京大學教授、92歲高齡的許淵沖先生擔任《叢書》京劇藝術與英文翻譯兩方面的總顧問,延請京劇界與翻譯界老中青三結合的專家學者組成編輯委員會,由人大國劇研究中心和北外藝術研究院統籌合作落實,吸收京劇工作者長久以來積累的對外介紹京劇藝術經驗,實現了京劇藝術專業隊伍與外語翻譯隊伍的緊密、有效結合。
《英譯叢書》在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的大背景下,由國家大力投入,依靠中國人民大學深厚的人文社會科學積淀與北京外國語大學雄厚的英語研究、翻譯實力與多年摸索出的對外交流規律,為落實教育部以"協同創新"為方向的"2011計劃"邁出堅實的一步。這也是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外國語大學在今年5月結成"戰略共同體"后聯合推出的第一項創新性成果。
原文鏈接:
相關鏈接:
[人民日報]海外版:國粹跨越語言障礙 傳統演繹全新魅力 百部京劇經典推出英譯本
[北京日報]10部京劇首次完整漢譯英 百部經典劇目5年內出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