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東亮
昨天,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外國語大學宣布,《百部中國京劇經典劇目英譯系列叢書》一期成果——《霸王別姬》等首批10部京劇英譯本編寫完成并出版。這是京劇的首個英譯工程,也是第一次將整部京劇完整翻譯成英語,助力國粹京劇走向世界。
英譯劇目全為“老戲”
“西方的觀眾非常喜歡京劇,很多人癡迷于京劇的臉譜、戲服、韻調,但就是聽不懂唱詞,不了解京劇博大精深的內涵。”中國人民大學國劇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孫萍告訴記者,作為世界三大劇種之一的京劇,今后在國外演出時,將擺脫“只識臉譜美,不明詞曲意”的尷尬。
著名翻譯家、北京大學教授許淵沖介紹,七十多年前,梅蘭芳先生就把京劇傳播到歐美。但限于條件,很多演出都只譯出個故事梗概,外國觀眾只能從演員的動作、表情、韻調中猜測唱詞含義和劇情,影響了京劇的傳播效果和感染力。
該《叢書》計劃收錄100個劇目,全部為久演不衰、至今仍有較大影響力并具有代表性的“老戲”。首批出版的除《霸王別姬》外,還有《貴妃醉酒》、《打漁殺家》、《拾玉鐲》、《盜御馬》、《秋江》等。
按計劃,《叢書》共將出版10輯,預計5年內完成。每輯收錄10個劇目,每個劇目獨立成冊,其篇幅內容包括劇目賞析導讀、文學劇本、曲譜(含五線譜和簡譜)、穿戴譜等,佐以大量劇照與圖樣。此外,未來《叢書》將增加舞臺演出示范錄像,實現文字、圖片與聲音、影像兩相參照。在中文演唱的同時增加英語字幕,使傳播效果更充分、細致。
一個稱謂十余種譯法
“戲曲語言的理解是最大的困難。”孫萍一語道出京劇久難英譯的關鍵。“京劇有很多中國專有的稱謂,要準確地翻譯成外國人聽得懂、能接受的英文十分困難。”她舉了個例子,京劇唱詞和念白中,丈夫、夫君、我夫、郎君等都是對情人、丈夫的稱謂,但英語只有“husband”一詞與之對應。
為了準確表達劇情,編寫團隊翻遍了20多種英語詞典,反復與參與編寫的丹尼爾、伊莉莎等美國專家進行核對,最終根據不同劇目的劇情和人物關系,確定了“husband”、“lover”、“sweetheart”等十余種不同的翻譯方式。
翻譯京劇劇本,不僅要有深厚的表演功底,還要充分考慮中西方文化和語言表達方面的差異。孫萍告訴記者,京劇詞句非常具有空間感。例如,“參王駕來,問王安”這句,實際上表述的是兩個空間概念。“參王駕來”表示在殿外準備要去參拜君王,而“問王安”則表示已經在殿內的具體參拜動作。但若直譯就毫無藝術感。
許淵沖也舉了個例子,京劇唱詞中的唐詩名句“在天愿作比翼鳥”,在翻譯時就意譯為“On high,we would be birds,fly wing to wing”。而“露滴牡丹開”則譯成“露水滴下來,牡丹張開嘴吸進去”,既符合原意,又符合英語的音韻。
《叢書》將成“國禮”
人大出版社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目前的市場調查來看,《叢書》的需求量很大。首批出版的200套共2000本圖書已被搶購一空。我國駐多國使館均提出要訂購,計劃將《叢書》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友人和相關機構。
孫萍表示,《叢書》未來還將作為重要的文化教材,進入各國大學的圖書館和遍及全球的孔子學院,讓更多年輕的外國學生通過京劇了解中國。
原文鏈接:
[北京日報]10部京劇首次完整漢譯英 百部經典劇目5年內出英文版
相關鏈接:
[人民日報]海外版:國粹跨越語言障礙 傳統演繹全新魅力 百部京劇經典推出英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