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①:四川省汶川縣映秀第一小學的學生在食堂開心用餐。
資料圖片
圖②:畢業生拋帽慶祝畢業快樂。
資料圖片
圖③: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社會實踐課讓孩子們學到了課本上沒有的知識。
資料圖片
“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十年,我國的高等教育進入發展的快車道,不斷取得新成績,為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國十年來高等教育的發展成就表明,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絕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擲地有聲的鏗鏘誓言。”
“在不久的將來,我相信一定可以非常自豪地看到,中國將不僅作為教育大國,而且作為教育強國在世界上崛起。”
自1965年踏入復旦大學的大門,我始終學習、工作在高等教育領域,其間在復旦大學、同濟大學工作多年,2001年調到中國人民大學工作。欣逢盛世,我參與了高等教育數次改革,親歷了高等教育史上諸多里程碑式事件,見證了高等教育跨越式發展,感觸頗深,體悟良多。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的10年,我國的高等教育進入發展的快車道,不斷取得新成績,為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十六大以來,我國高等教育投入不斷增加,辦學條件明顯改善。目前,財政性教育經費已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4%,為高等教育事業持續、協調、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國高校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人民大學的變化更是明顯。由于歷史的原因,中國人民大學雖然是我們黨親手創辦的新中國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但長期投入不足,學校辦學條件嚴重滯后。新世紀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學校實施大規模的校園置換和校園建設,鼓勵教師到校外購房,在中關村主校園906畝辦學空間內,新增用于教學科研的土地240余畝,10年建設的規模遠遠超過之前幾十年建設的規模,學校的教學、科研、行政、學生生活條件均得到了根本性改善,每位教授有了獨立的辦公室。
中國一舉成為高等教育第一大國,高等院校在校生規模實現了跨越式增長,從2002年的1600萬,增長到2012年的3167萬人,躍居世界首位,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2002年的15%提高到2011年的26.9%,進入了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特別是高等教育質量有了提升。10年來,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不斷深化,教學改革與教學質量工程扎實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顯著成效,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高。中國人民大學同樣緊跟高等教育發展步伐,以“國民表率、社會棟梁”為人才培養目標,積極培養“人民共和國的建設者”,培養高素質、高層次的理論型、管理型優秀人才。目前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3999人,其中本科生11074人,碩士研究生7527人,博士生3317人,外國留學生總人數1648人,其他全日制學生433人。外國留學生中攻讀學位的有1400人,在全國高校中位居前茅,各層次學生規模都有了增長,學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7%以上。
高校創新能力得到提升,高校的科研實力在不斷增強,優秀科研成果日趨突顯,對我國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貢獻越來越大。高校承擔了60%以上的“863計劃”、“973計劃”和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8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科技三大獎中一半出自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領域2/3成果由高校完成,產生了一批代表國家水平的重大成果。哲學社會科學得到高度重視,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進一步發展繁榮。高校集中了全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80%以上的研究人員和成果,在黨的理論創新和國家重大戰略決策中“思想庫”、“智囊團”的作用更加凸顯。2004年,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編譯和基本觀點研究、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研究、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在這一時期,中國人民大學高揚人文社會科學旗幟,積極參與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先后有11位教師受邀為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做輔導報告或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進行專題講座。學校先后承擔或參與了“北京2008年奧運會總體影響評估”、“國家清史纂修工程”等特大、重大項目,為國家經濟、文化與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人才是國家繁榮的支柱,教育是培養人才的基石。我國10年來高等教育的發展成就表明,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絕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擲地有聲的鏗鏘誓言。在不久的將來,我相信一定可以非常自豪地看到,中國將不僅作為教育大國,而且作為教育強國在世界上崛起。
(本報記者 袁新文采訪整理)
民族教育中的雙語教育使藏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優勢語言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模式,這樣使藏族學生的輟學率降低了很多。
——@大龍蝦
我們家這邊民辦教育發展很快,民辦高中在師資等方面的競爭力可以與公立高中媲美。雖然學費貴了點,但是教學設施、教學資料都開始優于公立高中了。
——@石頭
這些年教師待遇確實是提高了,而且實施績效工資,更加合理。
——@瀟然
前段時間回老家,發現農村現在也普及學前教育了,而且教師也都是正規的了,不像我小時候,好幾個村子只有一個幼兒園,還是不識字的老人開的。
——@藍顏
鄰居家姑娘沒有考上心儀的大學,后來讀了一所職業院校。現在在濟南工作,管吃管住每月還有4000多塊錢,她自己和家里人都挺滿意的。
——@易水寒
我孩子7歲了,他說他最喜歡學校新來的心理老師,50多歲的老太太,跟學生無話不說,無話不談,比爸爸媽媽還“鐵”呢!
——@天下長生
特殊教育為那些無法和正常孩子接受一樣教育的孩子提供了一個了解世界的窗口。雖然不能讓他們完全融入這個社會,但至少拉近了他們和世界的距離。
——@玉雕天堂
7年前我師范本科畢業后回家到縣一中教學,我們縣屬于貧困縣,剛去的時候每月就掙1000出頭,什么福利也沒有。鄰縣我有個大學同學也是教高中,剛去就1800多塊,還有住房補貼。不過這兩年上邊也重視起來了,我現在一個月加上獎金得有3000多,在我們縣也算不錯了。說句心里話,都說老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只有老師的工資福利上去了,這句話才名副其實。
——@老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