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雨露:回歸大學本位的校慶 在校生是校慶的主人
10月3日將迎來中國人民大學的校慶日,在此鳳凰網教育頻道有幸邀請到了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希望陳校長就校慶問題跟廣大網友分享一下經驗心得。
鳳凰網教育:在這次校慶當中,人大的在校學生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10月3號將迎來中國人民大學75周年校慶,這次校慶我們做了一點變化,原來的傳統校慶的慶祝大會取消了,變成了一個公益校慶、學術校慶和你我共同參與的校慶。這樣一個理念的變化,主要想讓校慶充分體現學生和學術是大學的原點,育人是大學的本質,我們將要倡導推動實現一個回歸大學本位的校慶。
既然如此,我們就得真正的以教書育人的中心為本位,在校學生就成了這次新校慶的中心。具體來說,他們是這次校慶的主人,他們本身也是一個領悟者。這次校慶無論是公益校慶還是學術校慶,還是老師、學生、校友都共同參與的校慶,很多項目都是來源于在校同學。比方說,在校學生提出來,學校能不能批準他們組織一次義賣,讓老師和學生家長們捐出紀念品,捐出物品,他們來組織義賣,同時讓人大校友和朋友們來購買式的捐贈,把關愛師生基金做大,讓遇到困難的老師和同學得到及時的救助。
這樣的一個提議迅速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學校給與了全力的支持,作為校慶的一個重要活動,并作為公益校慶的核心活動之一,全校動起來幫助青年志愿者協會實現這樣一個愿望。目前為止,我們的關愛師生基金經過了義賣、拍賣之后,已經由原來的幾十萬達到了現在的幾千萬這樣一個大的規模。它的重要性在于,讓老師、校友和在校學生通過這樣活動,都獻出了愛心,團結有愛,這樣的一種愛心的教育,讓在校學生在擔當主人和組織活動中已經起到了育人作用,類似這樣的活動還很多。
校慶組織的四大重點活動,都是來源于在校學生們和校友們的提議,在這一過程當中,學生們不僅是創意者,同時還是組織者,還組織了“一對一”,在校學生組成了2600個小組,面對人民大學將近20萬校友畢業生,廣泛發出邀請,邀請校慶返校,參與到他們組織的各種活動中來。
盡管有些校友因為國慶有各種各樣的安排,不能返校,但他們接到學生們“一對一”的邀請,也非常感動,這都是一個大學辦學的情感支持,和一個大資源的支撐,在此過程之中,在校學生發揮了一個中心的作用,他們是主體,他們也是受到自我教育的主體。
鳳凰網教育:在校慶的活動中,有很多fashion的字眼,比如草坪餐會、露天電影、電子音樂會、Party模式等,這些活動的創意是如何提出,進而實施的呢?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這次校慶的核心要達到的目的是全校上下通過這次校慶讓大家聚精會神的回到育人這樣一個本職工作上來,所以這個工作當中,我們正在描繪人民大學的人才培養新的路線圖。這個新的路線圖里面,一個非常重要的新理念就是課堂外教育和第一課堂同等重要,因為要全方位的育人,光靠在課堂上是不夠的,在課堂外的教育里面,怎么能夠按照一個人的成長規律,設計各種各樣的平臺,讓我們的同學在參與這些課堂外的活動中得到培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人民大學的學生社團中,學生的自組織是五彩紛呈的,這里面有很多寓教育于娛樂的過程,比方說,他們的藝術素養,藝術素養作為一個人的素質當中,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學校要鼓勵,讓他們充分展示,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同時我們也有中華服飾大賽展示,都涉及到在活動當中去理解去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學校也要給與鼓勵。學生話劇社聯合若干個學生社團,由教授們編劇,自己自導自演了一個哲學話劇叫《蘇格拉底》,演得非常好,很多藝術家看了之后覺得非常感慨,也覺得大學同學演這種學術話劇更加自然,更加具有魅力,他們自己在這過程當中也是深受教育,他們在演《蘇格拉底》一方面全身心投入理解,一方面也通透理解了哲學第一課堂里所講的西方民主的先進性和局限性,這些活動在校慶中都是給與鼓勵和支持的。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這次校慶當中,若干個舞臺都是同學在展示,實際上就是我們在落實新的人才培養路線圖。
視頻鏈接:
陳雨露:我屬馬 當人大的校長就是“小馬拉大車”
鳳凰網教育:陳校長是我國目前最年輕的部屬高校校長之一,一路走來是經歷了很多感慨的事,在此能不能給廣大有志于從事教育事業的青年一些寶貴的經驗或者建議?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我出生于1966年,屬相是馬,我經常說,擔任人民大學這樣一所神圣的名校的校長,是名符其實的“小馬拉大車”,所以我非常感謝組織上對我的信任,感謝我們學校師生對我的鼓勵和支持。在這個過程當中,我自己有時想,為什么自己能夠在教育的崗位上,在教學的崗位上,在教育管理的崗位上,還能做出一些事情,其實最大的體會就是,一個人做事情一定要去做自己熱愛做的事情,它就能夠事半功倍,我想,在過去的20多年,從1989年開始,這些教學、教育管理工作中,我充分體會到了這一點,也在作為一個教師,作為一個教育管理崗位的工作者感受到了很大的快樂,自己雖然辛苦,但是自己得到的其實更多。
鳳凰網教育:非常感謝陳校長能夠接受鳳凰網教育頻道的專訪,我們也非常期待中國人民大學能夠給我們呈現一個精彩紛呈的校慶盛典。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謝謝!
視頻鏈接:
陳雨露:以學生為主的校慶把我“解放”出來
鳳凰網教育:作為校長,在校慶中會有很多事情需要操辦,能不能分享一下人民大學舉辦此次校慶的管理經驗?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新校慶作為校長來講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是得到了解放的,因為原來的校慶模式,校長需要做原創,校長還要做全校的動員,還要去邀請各路的貴賓,是非常累的。
這次校慶之所以能夠得到解放,它的創意是來自于我們的師生和校友,組織也是我們在校的學生為主,他們在全體發動,主動地在組織,同時邀請校友回來,也是在校同學“一對一”的邀請,作為校長來講,最核心的作用就是做好一個助推者,做好一個推手。
作為我來講,就是發現亮點,提升亮點,來助推我們新的校慶模式,在我們同學為核心為主體的情況下達到一個最佳的效果。
視頻鏈接:
陳雨露:我的使命是造就一批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
鳳凰網教育:人過生日會許愿,那么在人大迎來75歲生日之際,您對人大有什么愿望?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我個人的愿望其實也代表了現在人民大學的使命,也是人民大學的共同認識,現在已經形成了共同的意志,那就是聚精會神的努力地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杰出人才,這樣的一個心愿,一方面體現了我們75周年校慶的核心理念,也是體現了我們國家戰略對人才的時代要求,同時也是學生,學生家長、整個社會對大學的期待。
75周年校慶既是我們的一個起點,也是我們的一個宣誓,要讓這樣的一個目標,要盡快的在我們手里面能夠付諸實施,盡快的實現。
視頻鏈接:
陳雨露:讓學術服務于百姓在過去我們做的不夠好
鳳凰網教育:在此次75周年校慶當中有一大活動體系是公益校慶,其中百名學者走進社區活動引起了社會很大關注,如何確定此主題的?如何想到讓這些在百姓看來深居校園的學者走到社區百姓身邊去作講座?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百名學者進社區公益講座是我們這次校慶中一個重要項目,但是在我們看來,這并不是一項創新,這本來就應該是大學應有的辦學方針和學術傳統,讓理論聯系實際,讓學術服務于百姓。
這一點本來就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只是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我們做的不夠好,這項傳統要盡快的給恢復起來。特別是這些百姓比較關心的話題,與百姓生活比較緊密的學科,更應該去這樣做。
像昨天新聞學院的趙啟正院長講了中國的公共外交問題,實際上是我們很多普通群眾很關心的話題,這些大學者用深入淺出的方式來做講座,一方面從形式上講得更清楚,把一些話能夠從理論上闡述出它的邏輯,在這個過程中,也讓百姓更加理解我們中央的方針和中央的政策,作為學者來講,學問的一部分就是要服務于我們國家改革的主題的參與者,就是我們最基本的群眾。
視頻鏈接:
陳雨露:我們希望校慶經費由校友和社會捐贈解決
鳳凰網教育:在資金的問題上,請問目前的校慶資金運作情況如何?上周有校友向人大捐贈了2億元人民幣,這筆錢會不會用到校慶上?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人民大學75周年校慶因為不再舉辦慶祝大會,費用就少了很多。盡管如此,我們還是想完成全部由校友和社會捐贈來解決校慶經費,依然還是有很大的壓力。目前我們已經完成了70%左右,還有30%的缺口大家都在共同努力,既然我們都已經承諾,就必須要做到。
我們年輕的杰出校友裘國根捐贈了兩億元,這是中國高校里面接受捐贈里最高金額之一。這個金額是一次性到位的,從這個意義上講,這是最大金額最高的,它不是分期到位的。這些校友對學校的辦學成就,對學校的人民滿意、世界一流的目辦學標,人民大學以服務于人民為最高理想這些理念高度的認同,他們愿意把自己成就的一部分貢獻給母校,支持母校的發展和騰飛。裘國根校友捐贈的兩億元,我們已經有其他的安排,這些安排就是放在人民大學下一步五大發展戰略重點上,既包括硬件,也包括我們如何落實人才培養的路線圖如何支持人民大學的智庫建設等等這些方面,所以不直接用在這次的校慶經費上。
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的資金來自于吳玉章基金會的專項基金,這項基金也是由社會捐贈資金來形成的,由一家民營企業方大公司來捐贈的,盡管方大公司的董事長不是人民大學的校友,但是他對人民大學了解很多,也非常愿意支持人民大學的下一步發展,我們都非常感動,他的資金都用于吳玉章人文社科終身成就獎的頒獎。
視頻鏈接: